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仪式2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据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区域。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万平方公里,分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其中四川园区占地20177平方公里,甘肃园区面积2571平方公里,陕西园区4386平方公里。
2016年12月,国家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为突破点,强化资源监督管理为抓手,经过多方努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编制印发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重点、路径、时间表和责任单位;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组织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同时,还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强了资源保护和合作交流。
10月29日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揭牌,属中央事权。试点一年零九个月之后,大熊猫国家公园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统一管理机构。那么,管理局属中央事权的背后,有哪些考量?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又该如何落子?记者在挂牌前独家专访了首任大熊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苏宗海。
记者:我们注意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中央事权,这是已经开始试点的十个国家公园中非常少见的,这是如何考量的?
苏宗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中央事权,是一开始就中央明确的,承担中央事权的职责。大家也可能注意到,除大熊猫国家公园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也是归属中央事权。我的理解是,这三个国家公园都是跨省的,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统筹推进试点和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川陕甘三个省12个市州29个县(市、区),划入区有2.71万平方公里。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类保护地(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和保护机构多样,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逐步把保护政策、发展政策统筹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
记者:据我们所知,三省的客观差异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何分区域施策?
苏宗海:其实,管理局挂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将会视情况,分区域、按照大熊猫栖息地山系分布建立二级管理机构,延伸管理触角、细化管理职责。初步的想法是,在川陕甘三省或者大相岭、岷山、邛崃山系和秦岭山系,组建管理局下属或地方所属的区域性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划入区保护力量、资源,建立起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最终实现,每个划入区都有人管、管得好。
记者:谈到下一步的工作,在管理局挂牌后,将会有哪些动作?
苏宗海:这要依据现在工作情况来进行研判。自去年初中央批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之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始全面启动。
目前,初步的勘界、划界工作已经完成,我们下一步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出台。必须承认,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川陕甘三省做了大量基础性、前期性的工作。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停止国家公园范围内新设采矿权、商业性探矿权、新建水电站等建设项目审批,关闭、取缔了违法违规的开发矿产资源或其他项目,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以大熊猫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定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要务是保护,而不是开发。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试点区域内有野生大熊猫1614只,栖息地1.815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6.59%、70.35%。同时,划入区还分布有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这些是不可复制的自然财富,谁也承担不起破坏的责任。而且,任何一种物种的消长,都可能产生生态系变化的蝴蝶效应。
怎么保护呢?我的看法是,国家公园重点是发挥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的伞护作用,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同时,寻找到一条在不破坏生态平衡基础上的改善发展之路,改善划入区原住民的民生。
微观上说,下一步的工作,基本都是开创性的,比如说划入区自然资源产权如何处置、已有设施如何处置等等。这些工作不能说都是前所未有,但绝大部分是开创性、探索性的。
(王成栋田为综合新华社)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