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爱老人 >> 老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多因房子 最怕生活不能自理

老人选择养老院养老多因房子 最怕生活不能自理

热播的《奇葩说》最近抛出一个很走心的辩题:父母想去养老院该不该支持。这个话题让现场不少人泪奔。
  其实,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机构,都是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也许更关键的是,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人老了之后,都在想什么,作为子女又该如何和年迈的父母相处。点击进入下一页

  钱报记者做了一次有关养老的不完全调查,我们用一周时间,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走访了34位老人,这也许是目前为止,媒体对杭州福利中心时间最长的一次探访。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1458张床位,1300多位老人在此养老。这里算是市区,价格适中,很受欢迎。
  我们最终将访谈的内容浓缩为四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福利中心养老?子女多久来探望一次?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有什么担心或想做的事吗?对于养老这个复杂的话题,也许能管中窥豹。
  老人们的经历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许会让你思考,当你老了,你如何养老。
  为什么选择福利中心养老
  18个人的回答都是和房子有关:楼层太高,没有电梯,爬楼不方便,或者要把房子让给子女居住。其中腾房子的有7人。其余的则是年纪太大,吃不消买菜、做饭、洗刷等。对于请保姆,受访者一致觉得不现实:价格太高,请不到合适的,还三天两头要涨价或者辞工,太折腾。
  88岁的段萍是2004年住进来的,原来的房子在卖鱼桥,6楼,没有电梯,我老头有心脏病,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都不在身边,他一犯病,我就要把他从6楼扶下来,有时候一周都要三四次。段萍当时自己身体还好,勉强能上下楼,但是老伴吃不消。后来在子女的建议下,段萍陪着老伴一起住进了这里。
  91岁的吴奶奶入住一年半了,自己的房子原来在武林银泰对面,因为拆迁住进了临时安置的房子里,当时是和孙女同住的,但孙女经常早出晚归。年轻人啊,一大早出去,很晚回来,乒里乓啦的,我睡眠又不好,影响我休息啊。吴奶奶于是就住进了福利中心,把房子留给孙女住。
  子女多久来探望一次
  每天都来探望的有4人,其他基本都是每周1-2次,还有3人是每月探望1-2次 ,有1人和子女发生矛盾,对方从来没探望过。子女们每次探望的时间平均在2-3个小时之间,给老人带些水果、零食、烧好的鱼肉,陪着聊聊天,有些会带父母出去吃个饭。而这种探望,孙子辈很少来。
  77岁的高强,9年来,几乎每天上午都会过来陪自己100岁的母亲。上午9点过来,陪她聊聊天,她腿脚不方便了,我不来,她只能在走廊里来回走走,我来了,可以搀她到楼下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到中午的时候,我去食堂给她打好饭,陪她吃个饭。高强说,能天天来,也是因为现在家里孙辈不用他去管,没什么要操心的,自己身体也还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离这里近,每天骑十多分钟自行车就到了。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赵胡明说,因为地理位置便利,不像其他养老机构那么偏远,来这里探望父母的人还是挺多的。
  在福利中心,高强的母亲是被不少老人羡慕的,因为儿子天天来,这少之又少,大多数老人的子女都只能每周来1到2次,老人们对这个频率已经相当满意了。
  他们都蛮忙的。我也不想太麻烦他们。91岁的刘志向代表了很多老人的说法。
  一天生活是如何安排的
  这是四个问题中,共性最强的一个。受访的所有老人,每天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在院子里散步,多的早中晚可以走两到三个小时,少一点的也有一个小时。
  88岁的陈华美入住4年,她一天的安排是这样的:早上5点多起来,简单活动一下手脚,7点吃完早饭,出去做保健操,中午早点吃饭,下午搓两个钟的麻将,回来休息后吃晚饭,傍晚在花园里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再到大厅里看看别人跳舞,回房间看会儿电视休息。
  福利中心有各种兴趣班,绘画、唱歌、诗歌朗诵、交谊舞、保健操、学英语等十多个,还有老年大学,但参与的人并不多。
  兴趣班小组的人气是蛮旺的,但你会发现活跃的永远是同一群人。赵胡明说。
  有什么担心或想做的事吗
  5个人希望能住单间,不想和别人拼房间。11个人不想自己将来以后被送入9号楼,还有4个人担心自己以后不能动了,或者失智失能了,子女不来看望。
  福利中心的9号楼是失智失能护理区,住进这里的老人是生活已经不能自理,需要被护理员照顾的。老人不想住进来,其实是对年纪增大后,各种功能丧失的一种恐惧。
  85岁的张奶奶就担忧自己越来越迟缓,迟早有一天不能自理怎么办,我现在看到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觉得太心酸。
  96岁的刘松入住两年了,一直和另外一位老人合住,打呼噜,太吵了,脾气也差,我只能躲着他,这样不吵架。我还是想一个人住,以前在家习惯了。
  但是目前,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自理区的套房只有40多套,单人间130余套,其余的多为双人住的标准房,想住单间的老人只能申请后排队等。 (文中老人,均为化名)
  家属来过,很多老人会眉飞色舞好几天
  每周三、周四,杭州滴水公益和润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会分别来福利中心为老人开展心理关怀项目。前者以举办团体类活动为主。后者更多的是一对一的访谈,予以个案疏解,为老人们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润和心理咨询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慧珺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底至今,他们对全市4家公立养老机构的400多位老人进行了访谈,她发现,丧失感是老人最常见的心理咨询问题。面对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少老人会有强烈挫败感。
  访谈时,有一位老人告诉我,前一天他还在游泳,第二天就中风了,之后身体急转直下,曾经有一段时间吃饭都没法自理,要用手抓面条。范慧珺说,老人一边说,一边就哭了。
  老人们描述第二常见的问题是孤独感
  为什么说很多养老机构办在郊区没人去,因为老人并不想远离社会。赵胡明感触很深,每每有老人的家属看望过后,很多老人就能持续几天的眉飞色舞。有一位老人,她的愉悦感只能持续3、4天,可儿子一个礼拜只来一次。于是她每个礼拜的心情就和过山车一样,半个礼拜亢奋半个礼拜低落。有一段时间子女连续几个礼拜没能来,她就会各种捣乱,找护理员出气。
  范慧珺提到,访谈对象里,有一位老人,他单位的领导逢年过节会来看望他,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被放大。后来单位换了一位风格不同的新领导,不再看望老同志,让他很是寂寥,很怀念老领导,他说,哪怕是握个手也好啊。
  润和心理咨询负责人赛燕燕告诉记者,咨询师们最大的感触,是老人特别需要被倾听、被支持。
  我们是否真的知道人老了之后,都在想什么,作为子女又该如何和年迈的父母相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