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候命/何晓辉首推急症创伤服务 全港普及
作者: 日期:2024年01月24日
图:何晓辉医生(右一)早年与伊院同事到加拿大的创伤中心交流。
伊利沙伯医院急症室顾问医生何晓辉是本港急症服务先驱,热爱创伤科工作。他1995年于伊院开始本港急症创伤服务,1999年推行至医院管理局其他联网,至今本港有五间创伤中心。为让病人在有限资源下得到尽快处理,他在2014年引入“快速评估及治疗团队”,安排资深医生尽快为病人诊断,再由初级医生做一般检查,后来急症室再有分流制度优先处理紧急病人。
何晓辉于港大医科毕业后加入伊院至今36年,其中28年在急症室工作,多年来提出与多个专科合作,令病人得到更适切照顾,2007年与内科合作推行“急症室病房计划”,病人可在急症室病房作一两日观察,不必上病房。2008年他与多个科组成“严重盆骨创伤医疗队”,全天候24小时处理紧急个案。他说,严重盆骨创伤死亡率高达30%至40%,但做骨科固定、外科止血及放射治疗栓塞止血的三合一手术后,死亡率降至20%,现在他仍然24小时候命。
他考获外科专科医生资格,却因1987年遇上一宗交通意外改变志向,当天他在外科最后一天实习,“一名小巴司机将车剷上行人路,围栏铁通插穿车头,插穿司机肚部,当时我见到司机插着肚的铁通已锯短,侧卧在床。”他一度以为那病人已经死去,但经救援后,那病人最终渡过危机,令他对创伤科产生兴趣,其后获急症室主管邀请加入。
他说昔日送到急症室抢救的病人,较多是地盘或工业意外伤者,现时则是70岁以上,甚至年逾百岁的老人家,普遍有三高长期病,他预计未来急症室需处理老人科创伤和内科。
为了战疫 延迟退休
启德发展区新急症医院将于2025年落成,参与统筹新院的何晓辉透露,将设有全港第二个高压舱,院内可自制放射元素治疗药物为病人诊断,并会引入更多磁力共振(MRI)、电脑扫描(CT SCAN),可将病人脑部肿瘤割得更清。
年届60岁的何晓辉原安排于今年一月开始退休前休假,但急症室抗疫工作忙,他于二月中返回医院帮手,三月初管理层要求他统筹设置定点医院,协调同事。他并延迟至十月底退休,打算休息两个月后,重返伊院急症室做两年全职临床工作。他获医管局颁发今年杰出员工奖。\新时社报记者 梁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