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积极探索完善退休保障的可行之道
作者: 日期:2023年12月13日
一项针对本港强积金计划成员的调查显示,在超过1000名受访的在职及退休人士中,平均在37岁已开始规划退休,预计退休年龄为61岁,认为平均需要760万元才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
数字的确惊人,但问题是,在退休前能够储足如此数额财产的打工仔又有几人?相当一部分人都要面对退休后生活质素下降的客观现实。必须看到,安老问题是香港的深层次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很高,但这决不是束之高阁的借口。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不断恶化,需要尽快探索完善退休制度的可行之道。
港人全球最长寿,这意味着要有更多资源提供退休保障;但偏偏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香港被批评为退休保障最不完善的地区之一。世界银行曾提出退休保障五根支柱:一是贫穷长者最低入息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公共长者入息保障金,即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三是强制性入息保障计划;四是自愿性储蓄制度;五是非正规支援,包括家人支持及公共医疗福利。对比之下,香港在五大支柱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第二根,而第三支柱的强积金制度则因为回报率不高,一直备受诟病。
这些年来特区政府在完善退休保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70岁以上长者可申请毋须资产审查的高龄津贴;推出年金制度,增加个人自愿储蓄;取消强积金“对冲”,最快在2025年落实;对强积金作了一些改革,允许“半自由行”,即雇员供款部分可按雇员个人意愿选择受托人,借以提高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降低管理费。这些举措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正如不少意见指出,这些措施是“小打小闹”,未能改变强积金制度上的先天不足,未能消除香港打工仔普遍有养老之忧的基本事实。特别是近年来环球金融市场波动,不少香港打工仔的强积金户口录得亏损,有的亏损已是一半以上。
香港积金局昨日表示,各项强积金基金长期表现均录得淨回报,其中占强积金淨资产值达八成的股票基金及混合资产基金,截至今年8月底,平均累积淨回报分别达到1.33倍及1.24倍。然而,强积金计划已实施超过20年,这样的累积回报率可谓“鸡肋”,难以令人满意。若与强积金计划成员希望的年回报率11%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打工仔辛勤一生,有资格过上丰足的晚年;香港是一个富裕社会,有条件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香港退休制度需要完善,这早已是社会共识,不过对于如何改革退休制度,社会上仍然莫衷一是。西方发达国家有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意味着要大幅加税,香港未必行得通。不少意见认为香港应学习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与香港强积金相似,都是由雇主和雇员供款,但不同的是,新加坡的公积金有政府作出承担,无风险、高回报,与香港强积金只保障基金管理人的利益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多少年来,香港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场”原则,退休保障亦由自由市场主导。但从取消强积金“对冲”的好事多磨,到强积金管理费被指偏高,皆反映在退休保障方面应放弃对自由市场的迷思,由全社会作出承担,特区政府更要带头负起应尽的责任。鉴于完善退休保障兹事体大,牵涉面广,全社会需要凝聚共识,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