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岸 > 浏览文章

余光中的香港学生:他到生命的最后还是在写作

作者: 日期:2023年06月04日

  一代文学大师、著名诗人余光中14日在台湾高雄病逝。余光中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对港中大贡献良多。港中大深表哀悼。

  资料图:2008年5月4日下午,台北文学季五四文学茶会在台北市举办,诗人余光中在会前签名留念。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摄

  香港是余光中生命和创作中的重要一站,他曾写道:我和她曾有十二年的缘分,最后虽然分了手,却不是为了争端。21岁时,余光中与家人迁居香港,一年后东渡台湾。到1974年,他再来到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至1985年离港返台。

  香港著名作家、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樊善标在八十年代时上过余光中的现代文学课,他怀着十分尊敬和爱戴之情回忆起当年的老师。

  樊善标彼时是中文系大二学生,之前读过余光中的诗和散文,非常景仰老师。课堂上余光中很严肃,不像其他老师会说笑,因此他并不敢接近。虽然如此,余光中对于五四时期诸多作家的独到看法,在课堂中吹起一股新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余光中的诸多观点,与中国大陆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重写文学史观点不谋而合。

  余光中回到台湾后,仍常来香港参加活动。1992年,樊善标已留校任教,一次活动中,系里派他去接余光中,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老师。让他格外惊喜的是,当他告诉老师最喜欢的诗集是《在冷战的年代》,老师就打开行李箱,拿出一本签了名送给他。他感慨地说:他是一个大师,应该只带了几本书送给朋友的。我去接他也不算是什么工作,他就把这本书送给了我。

  后来,每次余光中来香港,樊善标都会去见老师。他将老师当做自己散文写作的榜样,而余光中对散文革命的主张,是樊善标在现代文学领域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樊善标最后一次见余光中,是在2015年春天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钱四宾先生学术文化讲座上,那时候余光中精神矍铄,思想敏锐。今年10月,台湾中山大学为余光中办了庆生宴,樊善标受邀参加,但是因为要授课无法前往。现在觉得很遗憾,如果不顾一切去看那多好啊!说到这里,他不禁哽咽了。

  余光中著作等身,无论散文、诗歌、翻译、评论都有极高成就。今年7月,还有一本译作刚刚出版。樊善标说:余老师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创作上,差不多70年都在创作,他在写作方面应该是没有遗憾了,他要写的东西都写出来了,到生命的最后还是在写作。

原标题:诗人余光中病逝 港中大致哀 昔日学生:他在写作上没有遗憾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非洲部落女人
孝义市三皇庙
交作业了
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