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岸 > 浏览文章

再访福建东山“寡妇村”:用“悲剧的力量”感召世人

作者: 日期:2023年02月09日

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讲解寡妇村这些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张金川 摄

  (两岸交流30年)再访福建东山寡妇村:用悲剧的力量感召世人

  中新社福建东山12月16日电 题:再访福建东山寡妇村:用悲剧的力量感召世人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一场人间浩劫,制造了在福建省东山县铜钵村的寡妇村展览馆,一楼序厅正中央的黑色花岗岩上刻写着该馆的序言。

  1950年5月10日,国民党军队在撤出大陆时,从东山岛掳走4700多名壮丁,其中仅200多户的铜钵村就被掳去147人。这给原本安静的小渔村留下了91个守活寡的女人。

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讲解寡妇村这些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 张金川 摄

  妻在海峡西,夫在海峡东,日日盼夫不见夫,共望海峡水。这曲曾经在东山民间流传一时的歌谣,述说了两岸几十年封锁隔绝中多少分离夫妻的凄楚。有着海峡鸿雁之称的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见证了这些夫妻的悲欢离合和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带来的变迁。

  开放之前,我代笔的书信主要是谈感情;开放后,历经了办手续、解矛盾两个阶段,后来越写越少。从上世纪60年代给堂嫂代笔开始,黄镇国渐渐成了村中寄往台湾书信的代笔人,堂嫂说了两句就哭了,我从她眼泪中就知道信该怎么写了。

寡妇村展览馆。 张金川 摄

  黄镇国出生的1950年,他的堂哥黄亚庆也被抓去台。从此,他的堂嫂沈锦菊,和村里许多失去丈夫的妇人们,开始了守活寡、盼亲人的痛苦生涯。

  黄镇国告诉中新社记者,1963年,铜钵村人收到第一封辗转而来的台湾来信。此后,去台人员的亲属们纷纷试探着想给对岸生死未卜的亲人写信联络。

  当时,两岸通信颇费周折:台胞把信寄到新加坡、美国、泰国等地,由当地收信人通过民间批信局,整合一批信件,经由客船寄到汕头等口岸,再送到东山;当地民间批信局的工作人员再到铜钵村,挨家挨户分发。有时,一封信要辗转数月才能到达收信人手里。黄镇国代笔写回信后,书信又开始了绕道回台湾的另一番奔波。

寡妇村展览馆展示的图片资料。 张金川 摄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台胞回乡大潮中,黄亚庆回铜钵村探亲,从此来来往往海峡两岸间。最后,年纪大了,老人定居铜钵村,享受天伦之乐。

  岁月无情,带走了村中许多老人。铜钵村中,当年的91个妇人,目前只剩下3人;定居铜钵村的19个台胞中,如今都已过世;留在台湾的那批老台胞,也只剩下四五人。

  黄镇国记得,1984年,在两岸封锁隔绝还没改变的情况下,黄文克老人辗转多处回到铜钵村老家,成了村里首个去台回乡者;1987年12月10日,这一天,8名当年的壮丁回到了铜钵村。

  黄镇国说,他义务为周边乡亲们代写了800多封寄往台湾的书信,尤其难忘的,是与黄建忠的通信。他母亲得病快去世了,让我到她床前替她写信。她希望儿子以后记得带儿孙回来,到她坟前看看她,黄镇国说,我代写完,把信念给老人听,自己边念边流泪。

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讲解寡妇村这些夫妻悲欢离合的故事。 张金川 摄

  但是,黄建忠一直没回来。直到1999年中秋节前,收到黄建忠来信后,黄镇国复信一首诗:岁月无情几度秋,月圆人缺何时休?世态风云惊多变,趁峡浪平好行舟。

  我的意思是,两岸隔绝几十年,一开始书信都没法往来,现在机遇这么好,怎么还不回家呢?黄镇国说,后来黄建忠回村一见我就说,兄弟啊,我被你那首诗给追回来了。

  两岸交流30年,寡妇村渐渐走入历史。在黄镇国看来,铜钵村是海峡两岸分离的重灾区,现在有责任用悲剧的力量去感召世人,这就是寡妇村展览馆的作用。

  前半辈子,我帮人代书,搭建家与家之间的联系;现在,要用事实证明两岸不可分割。黄镇国表示,希望悲剧不重演,希望两岸交流不再有阻隔。(完)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化妆的香港
曾经的远行 永远的记忆
水墨月亮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