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 > 浏览文章

我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初步形成

作者: 日期:2022年12月10日

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湖北武汉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国目前共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经过多年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黄海湿地,2002年这里就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进入名录以来,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让这里成为珍稀鸟类的天堂。这两天,大批候鸟在保护区停歇,准备向北迁徙。得益于湿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前段时间,我们在保护区内发现了丑鸭,这是江苏省内首次记录到这个物种。


为提升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湿地所在的盐城市大丰区通过实施退渔还湿退耕还湿等工程,对养殖区进行清理,为湿地自然修复留出空间。我国目前共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这64处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732万公顷。为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国家履约办组织对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开展年度监测和评估。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国际履约处处长 胡昕欣: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湿地总面积同口径相比上年有所增长,大部分湿地补给水量保持稳定或者略有增长,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有所提高,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认真履约 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认真履约,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推进全球湿地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30年来,中国政府带领社会各界,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中国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重要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国际履约处处长 胡昕欣:其次是湿地工程规划体系日益完善,2003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陆续实施了三个五年期实施规划,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98亿元,实施了4100多个工程项目,带动地方政府共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此外,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中国是全球首个完成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各地建立了湿地调查监测野外台站、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平台,通过高新技术实现监测监管一体化。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国际履约处处长 胡昕欣:我国是《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并将于2022年11月21日到29日在湖北武汉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承办大会将有助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我国湿地保护成效,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加强监督管理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围绕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湿地监督管理等重点,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成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和项目,做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修订《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提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质量,配合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提出还需要完善的制度清单,明确具体分工,制定出台一批湿地保护管理的制度、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湿地监测,重点做好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监测,构建国家、省级和湿地地点的三级监测体系。


此外,还要持续加强湿地监督管理,建立重要湿地破坏监测预警系统,联合查处破坏湿地案件,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行为。探索建立约谈、函询等机制,设定湿地保护修复、考核评价等内容条款。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等候上火车乘客
爷爷眼中的好孙子
踏青赏梅
即将消失的古老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