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作者: 日期:2022年12月10日
当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受到世界瞩目之时,上海己由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2岁的女生张菁琳为创业团队找到了新办公地方。与过去无障碍居家展厅+办公室的空间布局相比,新办公地方面积小了,不设展厅,租金也相对便宜。
团队主要在做无障碍居家定制化设计,但一直被账期追着跑,不得不在2月底拆掉了无障碍展厅。算上提前退租赔掉的3个月近15万元押金,以及在设计装修、人力等方面的支出,坦率地讲,展厅关闭时,是考虑过就此歇业的。张菁琳说。
到底还是不甘心,拆掉展厅前,张菁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组照片,没想到关注度很快就升上去了,新的合作机会也找上门来,这让我们又有了继续往前走的可能,也看到了行业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500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潜在的无障碍环境需求者数量则更为可观。
某种意义上来说,复盘张菁琳的创业经历,为了解当下无障碍环境居家设计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一个观察切口。
无障碍才能有尊严
近60平方米、模拟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的无障碍展厅,曾是张菁琳创业的重头戏。团队的两名设计师,此前参与设计过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无障碍空间。
策划展厅时,房门和玄关的宽度都达到了担架、轮椅可以通过的1.5米,这与张菁琳自己亲人的经历有关。她18岁那一年,奶奶在家突发疾病、起不了身,可担架却因房门窄、玄关杂物多而抬不进房来,只得由家人先背奶奶出门。送到医院后,奶奶被诊断为突发脑溢血。
事后推想,背这个动作,起伏还是比较大的,很可能对奶奶造成了二次伤害,如果当初装修时能考虑到急救这种极端情况,在家里预留出一条通道,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张菁琳说。
居家改造,让张菁琳再一次意识到无障碍的重要性,奶奶出院后坐上了轮椅,没过多长时间,又在洗手间摔了一跤。家人请来装修公司,设计师提出的改装方案是在卧室、洗手间安装一些方便轮椅进出的无障碍设施。起初我们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完工后才发现,家里那些没有改造过的地方,轮椅根本通不过,奶奶从此只能在一小片区域里活动,即便只是想去厨房看一眼,也得喊人帮忙。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看来,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到满足自主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无障碍设计理念正在发生变革,无论身体出现何种状况,人活着都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希望能够自由、自主地享受生活,这关乎到人的尊严问题,无障碍设计就是要尽量去为使用者创造能够自主的条件。
奶奶的遭遇,让张菁琳开始关注与无障碍相关的新闻。2019年,在上海一家外企实习时,她偶然了解到国外已出现无障碍居家展厅,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去现场感受各类设施,再依据身体情况定制更具自主性的改造方案。
做过一番调研后,张菁琳判断此时国内的无障碍居家设计,还是以供应商提供通用产品包形式为主,在个性化、整屋定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白。自己也开一家无障碍展厅的念头由此萌生。
2021年10月,筹备了几个月的展厅正式开放。开放前除了请专业机构测试过设备,团队所有成员轮流坐在轮椅上以使用者视角体验无地柜台面、阶梯衣柜等设施。
不过,尽管提前做了功课,张菁琳依然能从参观者的反馈里发现新的设计思路。
比如我们本以为听障者会对手环震动效果比较敏感,但听障参观者却说,他们其实更注意灯光闪烁的视觉变化。在设计方案里,我们就添上了更多视觉提示的选项。毕竟,再强的代入感也比不上使用者本身的体会。张菁琳说。
创业遇挫,市场还在探索
展厅对外开放大半年后,团队没接到一笔订单,可一个月仅房租支出就将近5万元。
一个现实问题是,残障人士经济条件一般都不宽裕,少有余力去支付无障碍居家改造的费用;在适老化改造方面,观念上的差异依然存在,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想为爷爷的房子做无障碍改造,我们方案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老人家却坚决反对,觉得自己还没到用这些设计的时候,那订单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张菁琳说。
在C端遇挫的同时,寻找投资之路,张菁琳也走得并不顺利。
据张菁琳介绍,创业启动资金的一部分,来自她在上海的室友,决定开设无障碍展厅后,室友才告诉我,她已经去世的父亲也曾是轮椅使用者,相近的经历让她更能理解我们在做的事。
但商业投资人需要的,是商业化路径清晰、能够快速复制变现的项目。
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会在个人层面对我们的项目表示支持,不过,谈到投融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投资人都说,你们要放弃面向残障人士这部分业务,把创业重心完全放到适老化改造上,但这就与我们的创业初衷相悖了。张菁琳说。
不过,为了让公司活下去,张菁琳尝试过在创业路演、市场推广时侧重讲述适老化设计,也吸引了一些投资人来展厅参观,引资效果却并不明显。
没有订单、没有投资,房租、人力、公司运营费用却还在一月月地向前滚动,面对资金压力,张菁琳不得不关闭了展厅。
当展厅照片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后,张菁琳的公司迎来转机。
一些B端机构看到图片后联系了我们,目前已经接洽了认知症友好社区环境建设、适老化灯光产品开发、无障碍研学旅行等项目,创业总算又往前迈出了一步。这次危机让我意识到,除了居家环境改造,社区和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也应是我们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市场还在探索期,机会依然很多。张菁琳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均达到100%;支持为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支持对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政策上的引导,也让张菁琳看到了希望。
为了明天的自己
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后,张菁琳交到不少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新朋友,21岁的轮椅使用者眠眠(网名)就是其中一位。
最近几个月,张菁琳与眠眠一起,对上海的部分无障碍环境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并不理想,在出行平台上打车,10辆车里有7辆会拒载轮椅使用者,很多电影院不设无障碍座位,没有无障碍坡道的餐厅那就更多了。
居住在上海的短视频博主赵红程曾在2021年年底发表了两期轮椅出行红榜、黑榜大盘点。在视频中,她来到书店、美术展等公共空间门口,都因使用轮椅被工作人员拒绝进入场馆,经过反复交涉后才能够进门。在一家位列黑榜的网红书店门外,入店须知里直接写着婴儿车、轮椅等可能占用通道的器具请勿推入,须寄存于入口处。
在李迪华看来,拒绝轮椅进门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某种歧视心理,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残障人士、老年人和病患群体,最好不要出现在公共环境中去麻烦别人,甚至不少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人人平等,是一个体现现代文明进步精神的概念。理解和践行这一观念还需要更多高声倡导。对建成环境要无条件为无障碍使用需要者自主生活创造条件,很多人对这还很难接受。
自2007年开始,每个学期李迪华都会为研究生开一堂体验课。带学生去感受城市中的有障碍环境:租上轮椅、拐杖、婴儿车、老人行动模拟服等装备,模拟无障碍使用需求者出行。
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从需求者角度去体会城市建成环境有障碍,此前他们不会想到,路旁的一道小沟、几块有细微高差的地砖、一条电线斜拉线,会让看似寻常的街道和公共空间变得寸步难行。为什么一些无障碍通道中间会立上一根让轮椅完全无法通过的柱子?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背后,还是观念没有跟进。我希望学生未来在遇到一些与无障碍环境相关的场景时,能想起这堂课。李迪华说。
在无障碍展厅,张菁琳曾注意到,近一半参观者都是年轻人,说到底,每个人都有可能暂时地成为障碍者:孕妇、带小孩出行的家庭、拖着大件行李箱的旅客,每个人也都能从无障碍设计中受益,我们今天推动无障碍建设,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01日 07 版
团队主要在做无障碍居家定制化设计,但一直被账期追着跑,不得不在2月底拆掉了无障碍展厅。算上提前退租赔掉的3个月近15万元押金,以及在设计装修、人力等方面的支出,坦率地讲,展厅关闭时,是考虑过就此歇业的。张菁琳说。
到底还是不甘心,拆掉展厅前,张菁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组照片,没想到关注度很快就升上去了,新的合作机会也找上门来,这让我们又有了继续往前走的可能,也看到了行业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500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人,潜在的无障碍环境需求者数量则更为可观。
某种意义上来说,复盘张菁琳的创业经历,为了解当下无障碍环境居家设计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一个观察切口。
无障碍才能有尊严
近60平方米、模拟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的无障碍展厅,曾是张菁琳创业的重头戏。团队的两名设计师,此前参与设计过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无障碍空间。
策划展厅时,房门和玄关的宽度都达到了担架、轮椅可以通过的1.5米,这与张菁琳自己亲人的经历有关。她18岁那一年,奶奶在家突发疾病、起不了身,可担架却因房门窄、玄关杂物多而抬不进房来,只得由家人先背奶奶出门。送到医院后,奶奶被诊断为突发脑溢血。
事后推想,背这个动作,起伏还是比较大的,很可能对奶奶造成了二次伤害,如果当初装修时能考虑到急救这种极端情况,在家里预留出一条通道,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张菁琳说。
居家改造,让张菁琳再一次意识到无障碍的重要性,奶奶出院后坐上了轮椅,没过多长时间,又在洗手间摔了一跤。家人请来装修公司,设计师提出的改装方案是在卧室、洗手间安装一些方便轮椅进出的无障碍设施。起初我们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完工后才发现,家里那些没有改造过的地方,轮椅根本通不过,奶奶从此只能在一小片区域里活动,即便只是想去厨房看一眼,也得喊人帮忙。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看来,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到满足自主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无障碍设计理念正在发生变革,无论身体出现何种状况,人活着都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希望能够自由、自主地享受生活,这关乎到人的尊严问题,无障碍设计就是要尽量去为使用者创造能够自主的条件。
奶奶的遭遇,让张菁琳开始关注与无障碍相关的新闻。2019年,在上海一家外企实习时,她偶然了解到国外已出现无障碍居家展厅,有需要的人士可以去现场感受各类设施,再依据身体情况定制更具自主性的改造方案。
做过一番调研后,张菁琳判断此时国内的无障碍居家设计,还是以供应商提供通用产品包形式为主,在个性化、整屋定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白。自己也开一家无障碍展厅的念头由此萌生。
2021年10月,筹备了几个月的展厅正式开放。开放前除了请专业机构测试过设备,团队所有成员轮流坐在轮椅上以使用者视角体验无地柜台面、阶梯衣柜等设施。
不过,尽管提前做了功课,张菁琳依然能从参观者的反馈里发现新的设计思路。
比如我们本以为听障者会对手环震动效果比较敏感,但听障参观者却说,他们其实更注意灯光闪烁的视觉变化。在设计方案里,我们就添上了更多视觉提示的选项。毕竟,再强的代入感也比不上使用者本身的体会。张菁琳说。
创业遇挫,市场还在探索
展厅对外开放大半年后,团队没接到一笔订单,可一个月仅房租支出就将近5万元。
一个现实问题是,残障人士经济条件一般都不宽裕,少有余力去支付无障碍居家改造的费用;在适老化改造方面,观念上的差异依然存在,比如说,一个年轻人想为爷爷的房子做无障碍改造,我们方案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老人家却坚决反对,觉得自己还没到用这些设计的时候,那订单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张菁琳说。
在C端遇挫的同时,寻找投资之路,张菁琳也走得并不顺利。
据张菁琳介绍,创业启动资金的一部分,来自她在上海的室友,决定开设无障碍展厅后,室友才告诉我,她已经去世的父亲也曾是轮椅使用者,相近的经历让她更能理解我们在做的事。
但商业投资人需要的,是商业化路径清晰、能够快速复制变现的项目。
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会在个人层面对我们的项目表示支持,不过,谈到投融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多投资人都说,你们要放弃面向残障人士这部分业务,把创业重心完全放到适老化改造上,但这就与我们的创业初衷相悖了。张菁琳说。
不过,为了让公司活下去,张菁琳尝试过在创业路演、市场推广时侧重讲述适老化设计,也吸引了一些投资人来展厅参观,引资效果却并不明显。
没有订单、没有投资,房租、人力、公司运营费用却还在一月月地向前滚动,面对资金压力,张菁琳不得不关闭了展厅。
当展厅照片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后,张菁琳的公司迎来转机。
一些B端机构看到图片后联系了我们,目前已经接洽了认知症友好社区环境建设、适老化灯光产品开发、无障碍研学旅行等项目,创业总算又往前迈出了一步。这次危机让我意识到,除了居家环境改造,社区和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也应是我们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市场还在探索期,机会依然很多。张菁琳说。
《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均达到100%;支持为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支持对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政策上的引导,也让张菁琳看到了希望。
为了明天的自己
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后,张菁琳交到不少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新朋友,21岁的轮椅使用者眠眠(网名)就是其中一位。
最近几个月,张菁琳与眠眠一起,对上海的部分无障碍环境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并不理想,在出行平台上打车,10辆车里有7辆会拒载轮椅使用者,很多电影院不设无障碍座位,没有无障碍坡道的餐厅那就更多了。
居住在上海的短视频博主赵红程曾在2021年年底发表了两期轮椅出行红榜、黑榜大盘点。在视频中,她来到书店、美术展等公共空间门口,都因使用轮椅被工作人员拒绝进入场馆,经过反复交涉后才能够进门。在一家位列黑榜的网红书店门外,入店须知里直接写着婴儿车、轮椅等可能占用通道的器具请勿推入,须寄存于入口处。
在李迪华看来,拒绝轮椅进门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某种歧视心理,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残障人士、老年人和病患群体,最好不要出现在公共环境中去麻烦别人,甚至不少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人人平等,是一个体现现代文明进步精神的概念。理解和践行这一观念还需要更多高声倡导。对建成环境要无条件为无障碍使用需要者自主生活创造条件,很多人对这还很难接受。
自2007年开始,每个学期李迪华都会为研究生开一堂体验课。带学生去感受城市中的有障碍环境:租上轮椅、拐杖、婴儿车、老人行动模拟服等装备,模拟无障碍使用需求者出行。
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从需求者角度去体会城市建成环境有障碍,此前他们不会想到,路旁的一道小沟、几块有细微高差的地砖、一条电线斜拉线,会让看似寻常的街道和公共空间变得寸步难行。为什么一些无障碍通道中间会立上一根让轮椅完全无法通过的柱子?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背后,还是观念没有跟进。我希望学生未来在遇到一些与无障碍环境相关的场景时,能想起这堂课。李迪华说。
在无障碍展厅,张菁琳曾注意到,近一半参观者都是年轻人,说到底,每个人都有可能暂时地成为障碍者:孕妇、带小孩出行的家庭、拖着大件行李箱的旅客,每个人也都能从无障碍设计中受益,我们今天推动无障碍建设,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己。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