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浏览文章

一位澳大利亚教授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情

作者: 日期:2022年02月21日

  新华社堪培拉10月19日电 通讯:一位澳大利亚教授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情

  新华社记者白旭 岳东兴

  当北京外国语大学9月底举办80周年校庆时,由于疫情无法到场的澳大利亚知名汉学家、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在布里斯班的家中翻看他在北外执教时的老照片。

  马克林的中国情缘始于1964年8月,当时他首次来华执教北外。在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他同一些身穿棉布翻领工装、笑容腼腆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显得十分醒目。这张照片摄于1965年,这些年轻人是他当时在北外的学生。

  1965年,马克林的长子斯蒂芬在中国出生,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位澳大利亚公民。

  马克林第一次在北外任教只持续了两年,但他认为这一段经历打开了他看中国的一扇窗,“完全改变了”他的一生。“我爱中国,”这位82岁的老人对记者说,“我热爱在中国执教,热爱中国学生。”

  之后几十年间,马克林频繁往返中澳之间做研究和授课,他竭尽所能,促成了北外和格里菲斯大学交流关系的建立和深化。他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随着对中国认识的加深,马克林发现西方一些媒体很多有关中国的报道让他难以认同,因为这些媒体经常预设一种“全是中国的错”的立场。

  马克林对近年来中澳关系下滑的现状感到难过。对于一些澳政客炒作“中国威胁论”,他认为“这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完全误解了中国的意图”。“现在看到‘中国威胁论’这样的论调在澳大利亚卷土重来,我感到非常伤心。这种论调是可耻和危险的。我们从这么多年的交往中难道什么也没有学到吗?”他痛心地说。

  马克林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艺术和少数民族。过去半个世纪,他撰写和编辑了超过40本相关题材的著作。这期间,他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参观考察,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变。

  马克林曾多次前往新疆考察,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在那里,他感受最深的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地区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喀什,他看到老城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也在变得更加现代。在莎车的一所艺术学校,他看到维吾尔族年轻人在学习民族舞和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我亲眼看到他们培训维吾尔族年轻人学习本民族艺术。与此同时,新疆也在很多方面实现现代化。”他说。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
红崖峡谷
悬棺之谜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