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会标征集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 日期:2020年04月11日
今年6月正式启动,经过历时4个月的全面征集、初选、公示、网投、终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会标征集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入围公示的21号作品最终以图案简洁、艺术、大气,寓意深刻,赢得所有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力拔头筹摘取本次会标设计最高奖——天工奖,作者为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李栋。该设计作品将作为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会标的基础图案。
作者李栋现任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代表作品有2009年《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首日封及邮册设计,2016年参与中国人民军文职人员服装及设计,2016年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标设计,2016年《二十四节气》台历设计入选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国礼等。
10月30日,中国纺织非物质遗产大会组委会特邀业界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遗产大会两项系列活动——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会标征集与“文渊狮城杯”2017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活动进行最终评定。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师协会原主席李当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乐成、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贾荣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祁春英、纺织服装周刊副总编辑赵媛媛、杭州新天地集团副总裁林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任张家洲组成。李当岐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孙淮滨主持评审会。
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选,最终集体评议决定,21号作品获得本次会标设计最高奖“天工奖”,3号与10号作品分获本次活动另外两项大奖“创意奖”与“人气奖”。本次评审会还经过全面综合审核评议,从15位入围公示的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中,最终评选出12位“文渊狮城杯”2017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大会主办方将于11月28日在杭州千岛湖举行的“文渊狮城杯”2017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揭晓及会标设计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上,正式揭晓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并颁发荣誉证书,同时为会标设计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会标设计及“文渊狮城杯”2017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征集与评选活动,作为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两项系列活动,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受到纺织服装行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公众参与度高,反响热烈。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入围公示三天,网络访问量近20万;在公示及网络投票严控上限、严防刷票行为的情况下,超过两万人次投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一票。与此同时,大会会标设计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设计者积极参与投稿,涌现出众多富有创意的优秀作品。10月17日至27日,会标图案征集活动如期进行了入围作品公示和网络投票,公众参与热情高涨。
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28日至30日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隆重举行,现已进入大会开幕1个月倒计时阶段!本届大会得到文化部的指导与支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杭州淳安县人民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团承办,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纺联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协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支持。
大会主题为“共筑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旨在融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领域优势,共同推进纺织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纺织工业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良性对接与创新发展。
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会标设计获奖作品图案及创意
天工奖获奖作品——公示号21号
作者:北京服装学院李栋
设计构思:
中国传统纺织手工艺是从手开始,心手相连,一代一代传承发展。大会宗旨是“携手共筑中国纺织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标志突出两代人手的吻合,像在、刺绣,也有传递承接之意。纺织是线的艺术,故用各种彩线来组织,寓意用多元发展来走进现代生活。
创意奖获奖作品——公示号3号
作者:中国美院作品
设计构思:
1.以现代纺织线卷、传统织机梭子为基础图形
2.按照纺织最基础的十字交叉纹,进行组合排列
3.任意相邻上下左右四条线,均能构成中国的『中』字
4.利用线条的粗细排列、体现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活力
人气奖获奖作品——公示号10号
作者:广州毕加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柯中智
设计构思:
会标主要以文字"非(非物质)"为基础,并融合文字"1(首届)“"中(中国)""编织工艺""布匹物料““文化艺术"“座谈交流““飘带““互勉手姿"等元素,勾画成作“编织中国梦“的形象图腾:形象的展现出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的文化理念和形象风采,彰显着携手共筑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宗旨,象征着我国传统纺织产业和工匠的精神,倡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融入潮流,使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在提升中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许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