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力争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近日,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计划在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鼓励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引领老年用品消费潮流;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社区养老服务成本和价格。
《实施意见》指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解决当前存在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消费政策不健全、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实施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共17条措施。
一是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等4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二是繁荣老年用品市场。主要包括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等2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支持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与推广,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老年用品质量;鼓励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引领老年用品消费潮流。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2022年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2020年底前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四是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主要包括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等2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主要包括发挥商业保险保障作用,推动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多渠道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体系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的有益补充作用,解决不同层面照护服务需求;进一步落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水电气热居民价格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采取购买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推动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切实降低社区养老服务成本和价格。
六是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监管,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
《实施意见》强调,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部门协作配合,系统解决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逐项抓好政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各地区要把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特别是要把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意见》指出,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解决当前存在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消费政策不健全、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实施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共17条措施。
一是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等4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2022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二是繁荣老年用品市场。主要包括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等2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科技助老示范工程,支持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与推广,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提升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老年用品质量;鼓励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引领老年用品消费潮流。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2022年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2020年底前对所有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四是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主要包括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等2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主要包括发挥商业保险保障作用,推动建立保险、福利和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成本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多渠道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体系有机衔接,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的有益补充作用,解决不同层面照护服务需求;进一步落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水电气热居民价格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采取购买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推动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切实降低社区养老服务成本和价格。
六是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3项措施。《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监管,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
《实施意见》强调,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部门协作配合,系统解决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逐项抓好政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各地区要把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特别是要把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大城市养老难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