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买命的女人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拿到「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的那一刻,33岁的王美云,呼吸突然变得急促。之前她身上发生的事情,瞬间都有了合理解释:每次爬楼都气喘吁吁;步伐跟不上刚学会走路的女儿;还有一次,差点晕倒在早高峰换乘地铁的楼梯上......
「你是不是太胖了?」老公曾委婉地提醒。最初,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诊断常会被延误,患者的症状通常会被错误归因为年龄、缺少锻炼或其他医学问题。王美云后来才知道,原来每一次气喘吁吁背后,和肥胖无关,是疾病在凝视她。
无药可治
「你都这样了,回家好好休息吧。」医生的眼神里有难以掩饰的怜悯。13年前,2006年,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尚未正式在国内医院使用,甚至很多医生也不了解。这种疾病一度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有研究显示,如果没有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三年生存概率仅为38%。患者由于缺氧,嘴唇、指甲呈现不同程度蓝紫色,他们又被称为「蓝嘴唇」。末了,医生补了一句:「你可以去阜外医院找一个大夫。他刚从国外回来,专门研究这个病。」
临近年底,惶惑的王美云选择先工作。停下来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病。有一回,别人都下班了,她在办公室独自看完一部韩国电影。「是一个心脏病人和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有人离世了。」没有字幕,王美云到结束都没看明白,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是哪一个,但还是哭得稀里哗啦。她想到了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WHO),如此解释这种疾病:动脉因为某些原因变得狭窄,其中血液流动空间变小。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肺动脉可能出现硬化,出现完全堵塞。右侧心脏负荷加重,才能把血液泵进双肺。随着时间推移,心肌的力量会减弱,失去足够泵出血的力量。
终末期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得不走上换肺的道路。手术后3年到存活率,为50%。王美云不知道自己的心肌还能坚持多久。
拿钱换命
2007年春节一过,王美云见到了阜外医院的专家。他的反应和之前的医生大相径庭:「活着就能等到新药上市。」「活着就是胜利。」他激动地描绘着:「肺动脉高压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以选择。」希望仿佛触手可及。一同抵达的,还有高额的费用。 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投入高昂,而患者数量少,药品的获益能力低,药价高企。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售价,药品的研发也难以为继。王美云得知,能够治疗疾病药物叫波生坦,一盒的药费是2 万7 ,全量服用只够四周。另外一种辅助药物叫伐地那非,460一盒,一盒4粒,一天吃半粒,一个月的花费接近2千元。
2007年,身为HR主管王美云的工资是6000元一个月;丈夫从事培训行业,月工资达到了一万。但是,一个月近3万的药费,还是让这个小康家庭倍感压力。因为担心工作中过于劳累发生意外,王美云不得不辞职养病,家庭收入又要砍掉三分之一。至少,有钱就有命。
那一年,波生坦进入国内不久,价格昂贵,一般的药房都不会进货。患者要到指定的药房才可以购买,且仅能用现金。第一次买药,王美云换了两次地铁,到建国门地铁站,走到地面上,已气喘吁吁。东二环高楼林立,她穿梭在楼宇间的阴影里,感觉自己格外渺小。
很快,王美云一头扎进一条不起眼的胡同,转了很久,才找到指定药房。闹市中,这座建筑略显突兀。和药师确认了药品和价格后,王美云再回头找银行取钱,拿回一包沉甸甸现金。
27720元,小半斤重,换来了一盒波生坦:「56片, 7克。」第一次拿到药的时候,王美云觉得自己把命攥在了手心里:「有救了。」
为了节约开销,王美云将1天2粒的药量,拆成半量服用。这样,一盒药就能换她两个月的平安。服药后,王美云感受到身体在往好的方向变化。几个月后,药厂出了优惠,波生坦买2盒送1盒。但王美云没有钱一次性买2盒,就等着2盒凑够了,医药公司再给寄1盒。这样下来,一盒药的价格,1万8左右就够了,花费少了一万。
家庭收入始终没能抵挡药费的支出。疾病像个黑洞,快速吞噬了这个年轻家庭的积蓄。婚前,王美云和丈夫全款买了北京的新房,后来的装修,孩子出生,都是用钱的地方。节俭成了王美云的本能。她说,从前自己也是非大牌不穿的「社会精英」。患病后,她几乎已经不逛商场。
短短一年半,王美云买药花掉20多万,直到下一个月的药物难以为继。老公硬着头皮和两位好友解释了妻子的病情,开了借钱的口。钱借到了,药也买着了。工资一发,王美云一家很快还了债。之后,朋友不见了。
疾病带走了王美云的健康,也打乱了这个家庭的正常社会关系。也许是朋友意识到王美云的病无止无尽,金钱的投入也如同一个无底洞。他们一个换了手机号码,一个搬了在北京的住处,再无往来。「我能理解」,王美云说。但因为这事儿,让老公失去朋友,她感到内疚。
2009 年初,她说服老公,停掉了昂贵的波生坦。之后的日子,她打算只吃伐地那非这类相对便宜的药物,每月的开支降低到2千。她知道,不少没有钱的病友,就只吃这些药物缓解症状。停药后,王美云心情总是低落,体力大不如前,但还是一有空就去公园走路。和丈夫手牵手,她却总是跟不上。丈夫总说:「你咋老拽着我呀?」王美云知道,她拖拽的不单是丈夫,还有家庭。无论是精神还是经济,疾病都已将这个北京小康家庭折腾得精疲力尽。
上海来电
2009年9月的某个傍晚,上海的一通电话,打破了王美云的生活:电话那头是王美云的主治医生:「他们都来上海了,你怎么没来?」「他们是谁?」王美云反问。他说了一大串王美云平时见面的病友,并邀请她到上海参与某医药公司的药物试验。
试验中提供的药物是免费的,甚至还能报销部分的差旅费。这对于久被高价药困扰的王美云,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只是,药物试验并非给所有人发真药,而是分成三组:一组是全量真药,一组半量真药,剩下一组则是安慰剂。
如果患者服用安慰剂,误以为使用真药,贸然从事一些消耗体力的事情,可能有生命危险;也可能,因为服用安慰剂,耽误病情。但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随时退出。
在试验的过程中,受试者不可以服用试验药物的同类型药物,如波生坦,但另一类伐地那非类的药物,则可以继续使用。王美云和老公商量,最差的不过是维持现状:吃着安慰剂,和自己在服用的伐地那非。
33%的概率,王美云要赌一把。第二天清早,她就到了上海。从前的病友悉数达到,体检、抽血,签订协议。这群被疾病与金钱苦苦拉扯的「同病人」,仿佛在迎接命运的挑选。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停用半年波生坦的王美云,顺利获得了同类型新药的试验资格。
入组当天,王美云拿到药瓶,「小白鼠」的身份正式确认。拿到的药瓶上没有药名,只写了小组编码,和成串的英文字母,王美云打开药瓶闻了闻:「里面是真药,还是安慰剂呢?」
与王美云一起参加药物试验的北京病友共7人。药物试验最初半年,他们需要每1个月就去一次上海领药。很快,试药的病友之间,身体状况出现了差异。先是有一位病人觉得自己的药物无效,很快退出药物试验。她等到了肺源,花重金做了肺移植手术,用另外一种方式活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年轻的女病友宣布退出,也去做了肺移植手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再没能下手术台。还有个病友,和王美云住得很近,试验进行到第3年,人就没了。王美云没觉得自己身体变好了,也没有变坏。她猜自己领到的,至少不全是安慰剂。
每回领药,试验方都要求患者把上回剩的药物悉数交回,登记完剩余数量,签字,再领取新的药物。两地的奔波中,她领到的似乎不止有药物,还有一个又一个月的生命。5年过去,试验揭盲。王美云拿到的是真药,还是全量。而最开始7人的小组,只剩下了4个人坚持到了药物试验结束。
医药公司承诺,药品在国内上市前,会持续给参与试验的病友提供药物,作为试验的福利。病友之间的讨论,从「吃的药有没有效」,变成了「药品啥时候上市」,「到时候买不买」。
王美云和大家都知道,不久,这些药物不会再免费发放,但不耽误她享受眼下的「正常人」生活。要不是一次和女儿到河北滑雪,住在了海拔在1000多米的高山上,久违的呼吸压迫感再次找上王美云,她几乎要忘记掉自己是个病人。
4年后,2018年4月,药企的工作人员发出预告:药品很快将在国内销售,大家手头的药物,每一颗都要收回。这一天还是来了。 药品上市的售价为:29980元一盒,30粒。这时,离王美云参加药物试验,已经整整过去了9年。她早已习惯了吃着免费的药,与这种凶险疾病温和相处。
「免费午餐」戛然而止,王美云靠药物建立起的「正常人」生活,瞬间被打回原形:王美云依旧无法承担如此高昂费用,无助再次将她包围,彷徨而狼狈。
危墙下的生命
药物试验结束后,王美云先是选择了稍微便宜的药物安立生坦,一个月的价格在5000左右,依旧是一笔高昂开支。买不起专利药,可是还是要继续活下去。与此同时,病友群里,有人讨论起印度仿制药的消息。
今年8月之前,新的药品管理法还没发布。贩卖没有经过审批的进口药物,违反当时的法规。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病友铤而走险,选择仿制药。
药物试验的时候,王美云就用过一段时间伐地那非的印度仿制药。伐地那非的专利药80元1粒,仿制药只要3元1粒,省下不少。同样,安立生坦的也有相应的印度仿制药,600元就能买到一个月的药量。
医生曾告诫,印度仿制药来源不明确,不推荐吃。王美云也害怕。作为患者,她比谁都关心仿制药的质量。担心药物的质量不过关,担心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达标,担心药物生产的环境不卫生......「如果不是为了想活命,谁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立在危墙之下?」药意味着命。
有一回,王美云眼瞅着救命药快没了,新买的药却被扣在了海关。王美云等不到去海关那边拿药了,便急急忙忙从别的病友临时随便买了些。之后,王美云只好每次都多囤一点,生怕药源断了。类似的事情又折腾了两三回,王美云不愿再从这个药代那边拿药了,怕下回再出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找到了一个新药代。她仔细考察了药代的身份:人在上海,自己也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病友和他还一起吃过饭。她想着,同是天涯沦落人,药应该靠谱,价格也不会太贵。比对来比对去,王美云下了决心,准备长期依靠这个病友买药。然而,她只囤了一回货,病友就生了急症。很快,人没了。 同为病友,王美云还没来得及难受又开始担心,下一回到哪里买新的药物。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王美云在家里独自看完电影,长叹一口气:「终于有人出来说说这个事情了。」但她觉得,电影展现的残酷,也只是现实一角。
现在,她还没有找到中意的印度药代,手头只剩下1个月的药。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印发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涉33款药物,波生坦也在其中。王美云看到新闻里说,波生坦已经被收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
在有些地方,波生坦的药价已经降到3900多元,可依旧不便宜;加上伐地那非类药物,一个月相当于吃掉一部苹果手机。此前,已经有一些省份将波生坦纳入医保,而她的所在地还没有消息,她打算再观望一阵子:「如果波生坦进了医保,我马上就换。」
患病这些年,女儿从蹒跚学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王美云从33岁到46岁,为了活下去,买天价药,吃免费药,不停地找新的印度药代:用钱买药,再用药换命。
2018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阜外医院血栓病中心主任荆志成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在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保守估计有500~800万之多,而经过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却只有一两万人。」
13年前,医生的话给王美云无限希望:「只要活着,就能等到越来越多的药。」希望看似不远,困境却结实地横亘在眼前。
拿着轻飘飘的药盒,王美云蓦然回想起第一天参加药物试验的那天:一下飞机,上海的阳光很大,天空湛蓝,每片云仿佛都写着希望。她想,「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你是不是太胖了?」老公曾委婉地提醒。最初,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诊断常会被延误,患者的症状通常会被错误归因为年龄、缺少锻炼或其他医学问题。王美云后来才知道,原来每一次气喘吁吁背后,和肥胖无关,是疾病在凝视她。
无药可治
「你都这样了,回家好好休息吧。」医生的眼神里有难以掩饰的怜悯。13年前,2006年,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尚未正式在国内医院使用,甚至很多医生也不了解。这种疾病一度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有研究显示,如果没有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三年生存概率仅为38%。患者由于缺氧,嘴唇、指甲呈现不同程度蓝紫色,他们又被称为「蓝嘴唇」。末了,医生补了一句:「你可以去阜外医院找一个大夫。他刚从国外回来,专门研究这个病。」
临近年底,惶惑的王美云选择先工作。停下来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病。有一回,别人都下班了,她在办公室独自看完一部韩国电影。「是一个心脏病人和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有人离世了。」没有字幕,王美云到结束都没看明白,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是哪一个,但还是哭得稀里哗啦。她想到了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WHO),如此解释这种疾病:动脉因为某些原因变得狭窄,其中血液流动空间变小。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肺动脉可能出现硬化,出现完全堵塞。右侧心脏负荷加重,才能把血液泵进双肺。随着时间推移,心肌的力量会减弱,失去足够泵出血的力量。
终末期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得不走上换肺的道路。手术后3年到存活率,为50%。王美云不知道自己的心肌还能坚持多久。
拿钱换命
2007年春节一过,王美云见到了阜外医院的专家。他的反应和之前的医生大相径庭:「活着就能等到新药上市。」「活着就是胜利。」他激动地描绘着:「肺动脉高压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可以选择。」希望仿佛触手可及。一同抵达的,还有高额的费用。 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投入高昂,而患者数量少,药品的获益能力低,药价高企。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售价,药品的研发也难以为继。王美云得知,能够治疗疾病药物叫波生坦,一盒的药费是2 万7 ,全量服用只够四周。另外一种辅助药物叫伐地那非,460一盒,一盒4粒,一天吃半粒,一个月的花费接近2千元。
2007年,身为HR主管王美云的工资是6000元一个月;丈夫从事培训行业,月工资达到了一万。但是,一个月近3万的药费,还是让这个小康家庭倍感压力。因为担心工作中过于劳累发生意外,王美云不得不辞职养病,家庭收入又要砍掉三分之一。至少,有钱就有命。
那一年,波生坦进入国内不久,价格昂贵,一般的药房都不会进货。患者要到指定的药房才可以购买,且仅能用现金。第一次买药,王美云换了两次地铁,到建国门地铁站,走到地面上,已气喘吁吁。东二环高楼林立,她穿梭在楼宇间的阴影里,感觉自己格外渺小。
很快,王美云一头扎进一条不起眼的胡同,转了很久,才找到指定药房。闹市中,这座建筑略显突兀。和药师确认了药品和价格后,王美云再回头找银行取钱,拿回一包沉甸甸现金。
27720元,小半斤重,换来了一盒波生坦:「56片, 7克。」第一次拿到药的时候,王美云觉得自己把命攥在了手心里:「有救了。」
为了节约开销,王美云将1天2粒的药量,拆成半量服用。这样,一盒药就能换她两个月的平安。服药后,王美云感受到身体在往好的方向变化。几个月后,药厂出了优惠,波生坦买2盒送1盒。但王美云没有钱一次性买2盒,就等着2盒凑够了,医药公司再给寄1盒。这样下来,一盒药的价格,1万8左右就够了,花费少了一万。
家庭收入始终没能抵挡药费的支出。疾病像个黑洞,快速吞噬了这个年轻家庭的积蓄。婚前,王美云和丈夫全款买了北京的新房,后来的装修,孩子出生,都是用钱的地方。节俭成了王美云的本能。她说,从前自己也是非大牌不穿的「社会精英」。患病后,她几乎已经不逛商场。
短短一年半,王美云买药花掉20多万,直到下一个月的药物难以为继。老公硬着头皮和两位好友解释了妻子的病情,开了借钱的口。钱借到了,药也买着了。工资一发,王美云一家很快还了债。之后,朋友不见了。
疾病带走了王美云的健康,也打乱了这个家庭的正常社会关系。也许是朋友意识到王美云的病无止无尽,金钱的投入也如同一个无底洞。他们一个换了手机号码,一个搬了在北京的住处,再无往来。「我能理解」,王美云说。但因为这事儿,让老公失去朋友,她感到内疚。
2009 年初,她说服老公,停掉了昂贵的波生坦。之后的日子,她打算只吃伐地那非这类相对便宜的药物,每月的开支降低到2千。她知道,不少没有钱的病友,就只吃这些药物缓解症状。停药后,王美云心情总是低落,体力大不如前,但还是一有空就去公园走路。和丈夫手牵手,她却总是跟不上。丈夫总说:「你咋老拽着我呀?」王美云知道,她拖拽的不单是丈夫,还有家庭。无论是精神还是经济,疾病都已将这个北京小康家庭折腾得精疲力尽。
上海来电
2009年9月的某个傍晚,上海的一通电话,打破了王美云的生活:电话那头是王美云的主治医生:「他们都来上海了,你怎么没来?」「他们是谁?」王美云反问。他说了一大串王美云平时见面的病友,并邀请她到上海参与某医药公司的药物试验。
试验中提供的药物是免费的,甚至还能报销部分的差旅费。这对于久被高价药困扰的王美云,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只是,药物试验并非给所有人发真药,而是分成三组:一组是全量真药,一组半量真药,剩下一组则是安慰剂。
如果患者服用安慰剂,误以为使用真药,贸然从事一些消耗体力的事情,可能有生命危险;也可能,因为服用安慰剂,耽误病情。但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随时退出。
在试验的过程中,受试者不可以服用试验药物的同类型药物,如波生坦,但另一类伐地那非类的药物,则可以继续使用。王美云和老公商量,最差的不过是维持现状:吃着安慰剂,和自己在服用的伐地那非。
33%的概率,王美云要赌一把。第二天清早,她就到了上海。从前的病友悉数达到,体检、抽血,签订协议。这群被疾病与金钱苦苦拉扯的「同病人」,仿佛在迎接命运的挑选。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停用半年波生坦的王美云,顺利获得了同类型新药的试验资格。
入组当天,王美云拿到药瓶,「小白鼠」的身份正式确认。拿到的药瓶上没有药名,只写了小组编码,和成串的英文字母,王美云打开药瓶闻了闻:「里面是真药,还是安慰剂呢?」
与王美云一起参加药物试验的北京病友共7人。药物试验最初半年,他们需要每1个月就去一次上海领药。很快,试药的病友之间,身体状况出现了差异。先是有一位病人觉得自己的药物无效,很快退出药物试验。她等到了肺源,花重金做了肺移植手术,用另外一种方式活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年轻的女病友宣布退出,也去做了肺移植手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再没能下手术台。还有个病友,和王美云住得很近,试验进行到第3年,人就没了。王美云没觉得自己身体变好了,也没有变坏。她猜自己领到的,至少不全是安慰剂。
每回领药,试验方都要求患者把上回剩的药物悉数交回,登记完剩余数量,签字,再领取新的药物。两地的奔波中,她领到的似乎不止有药物,还有一个又一个月的生命。5年过去,试验揭盲。王美云拿到的是真药,还是全量。而最开始7人的小组,只剩下了4个人坚持到了药物试验结束。
医药公司承诺,药品在国内上市前,会持续给参与试验的病友提供药物,作为试验的福利。病友之间的讨论,从「吃的药有没有效」,变成了「药品啥时候上市」,「到时候买不买」。
王美云和大家都知道,不久,这些药物不会再免费发放,但不耽误她享受眼下的「正常人」生活。要不是一次和女儿到河北滑雪,住在了海拔在1000多米的高山上,久违的呼吸压迫感再次找上王美云,她几乎要忘记掉自己是个病人。
4年后,2018年4月,药企的工作人员发出预告:药品很快将在国内销售,大家手头的药物,每一颗都要收回。这一天还是来了。 药品上市的售价为:29980元一盒,30粒。这时,离王美云参加药物试验,已经整整过去了9年。她早已习惯了吃着免费的药,与这种凶险疾病温和相处。
「免费午餐」戛然而止,王美云靠药物建立起的「正常人」生活,瞬间被打回原形:王美云依旧无法承担如此高昂费用,无助再次将她包围,彷徨而狼狈。
危墙下的生命
药物试验结束后,王美云先是选择了稍微便宜的药物安立生坦,一个月的价格在5000左右,依旧是一笔高昂开支。买不起专利药,可是还是要继续活下去。与此同时,病友群里,有人讨论起印度仿制药的消息。
今年8月之前,新的药品管理法还没发布。贩卖没有经过审批的进口药物,违反当时的法规。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病友铤而走险,选择仿制药。
药物试验的时候,王美云就用过一段时间伐地那非的印度仿制药。伐地那非的专利药80元1粒,仿制药只要3元1粒,省下不少。同样,安立生坦的也有相应的印度仿制药,600元就能买到一个月的药量。
医生曾告诫,印度仿制药来源不明确,不推荐吃。王美云也害怕。作为患者,她比谁都关心仿制药的质量。担心药物的质量不过关,担心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达标,担心药物生产的环境不卫生......「如果不是为了想活命,谁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立在危墙之下?」药意味着命。
有一回,王美云眼瞅着救命药快没了,新买的药却被扣在了海关。王美云等不到去海关那边拿药了,便急急忙忙从别的病友临时随便买了些。之后,王美云只好每次都多囤一点,生怕药源断了。类似的事情又折腾了两三回,王美云不愿再从这个药代那边拿药了,怕下回再出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找到了一个新药代。她仔细考察了药代的身份:人在上海,自己也是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有病友和他还一起吃过饭。她想着,同是天涯沦落人,药应该靠谱,价格也不会太贵。比对来比对去,王美云下了决心,准备长期依靠这个病友买药。然而,她只囤了一回货,病友就生了急症。很快,人没了。 同为病友,王美云还没来得及难受又开始担心,下一回到哪里买新的药物。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王美云在家里独自看完电影,长叹一口气:「终于有人出来说说这个事情了。」但她觉得,电影展现的残酷,也只是现实一角。
现在,她还没有找到中意的印度药代,手头只剩下1个月的药。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印发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涉33款药物,波生坦也在其中。王美云看到新闻里说,波生坦已经被收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
在有些地方,波生坦的药价已经降到3900多元,可依旧不便宜;加上伐地那非类药物,一个月相当于吃掉一部苹果手机。此前,已经有一些省份将波生坦纳入医保,而她的所在地还没有消息,她打算再观望一阵子:「如果波生坦进了医保,我马上就换。」
患病这些年,女儿从蹒跚学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王美云从33岁到46岁,为了活下去,买天价药,吃免费药,不停地找新的印度药代:用钱买药,再用药换命。
2018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阜外医院血栓病中心主任荆志成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在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保守估计有500~800万之多,而经过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却只有一两万人。」
13年前,医生的话给王美云无限希望:「只要活着,就能等到越来越多的药。」希望看似不远,困境却结实地横亘在眼前。
拿着轻飘飘的药盒,王美云蓦然回想起第一天参加药物试验的那天:一下飞机,上海的阳光很大,天空湛蓝,每片云仿佛都写着希望。她想,「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