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消费的流浪汉后来都怎样了?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9年前的犀利哥,9年后的流浪大师,他们的命运在走红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游走在城市中的流浪汉常以这般形象示人。路上的行人往往对其避而远之,擦肩而过这个词似乎永远不会应用在他们身上。但若抛去社会上对流浪汉固有的成见,其流浪背后的故事对于旁人来说却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也正因如此,每当这些被救助机制遗忘,甚至被社会抛弃的流浪汉,以某种强烈的反差出现于网络,一场窥探流浪汉的网络围观也随之展开。
9年前,神情忧郁的犀利哥程国荣是这样。9年后,博古通今的流浪大师沈巍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他们的命运在走红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1
一次偶然的拍摄,让犀利哥火了起来。2010年初,宁波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在索尼门店试用单反镜头时,随手将镜头对准了街边的行人,一位眉头紧锁、身披风衣的流浪汉恰好出现在了取景器中。
相机快门响了两声后,这位摄影爱好者觉得照片中的人虽是流浪汉,但却拥有别样的气质,于是将照片分享到了一个摄影论坛中,配上了当时的一句网络流行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张照片后来被转载到了天涯社区,吸引到了更多目光,网友称犀利哥为潮男,评价其欧美粗线条搭配中有着日范儿的细腻。
流浪汉的身份与潮流时尚的穿搭产生了强烈反差,使得犀利哥迅速在网上火了起来,各种经过PS处理的恶搞照片不断涌现,传统纸媒与网络媒体跟踪报道,甚至连央视都专门制作了一期《传奇犀利哥》。
2
被段子裹挟的犀利哥,一时间成了网友们的快乐源泉,但他自己却是一个不幸的人。2000年,原名程国荣的犀利哥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这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变得更加紧张。犀利哥不得不离开收入有限的农田,孤身一人乘坐大巴从江西鄱阳来到浙江宁波打工。
出发前,24岁的犀利哥跟妻子说他很快就会寄钱回家。但在之后的十年里,他一直游荡在那座城市,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更没有寄过一次钱。
离开家的头两年,犀利哥还隔三差五给家里打通电话,他的姐姐曾向《南都周刊》回忆,称犀利哥电话中言语不多,估计是觉得自己没有挣到钱。
2003年,出门三年的犀利哥彻底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2008年,网络上才出现关于他的消息,只是那时他不够火,也还没被叫做犀利哥。
网友老馋猫第一次发现犀利哥时,已经流浪多年的犀利哥正穿着一身女装,在城市中十分显眼。在此之后,老馋猫曾多次找到犀利哥与他交谈,送上食物,也成了犀利哥在宁波唯一愿意聊上几句的熟人。
随着2010年犀利哥在论坛上走红,远在江西的家人被邻居告知程国荣可能被找到了的消息。一家人坐上大巴前往宁波期待与亲人重逢的同时,老馋猫也接到了宁波救助站的求援电话,希望他能够说服犀利哥前往救助站,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第二天,犀利哥时隔十年终于与家人重逢。他剪掉长发,换上新衣,戴上一顶醒目的PUMA针织帽,乘坐十年前离家打工的那班返程大巴,回到了曾经的家。
3
很难说清犀利哥回家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还是坏事。犀利哥回家后又一次引发了围观,吸引了邻村甚至更远的乡民,三五成群地开着农用三轮车特地前来。当地县、乡政府的领导亲自登门慰问,并送上了三万元的捐款。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也不断进出犀利哥的家门。
此时的犀利哥,虽然因为长期流浪导致自我封闭,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社交能力。当接受捐款时,他内敛的笑了,并且主动与捐款代表拥抱;免费为犀利哥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在离开他家时,犀利哥也主动伸出手握了一下,这位心理咨询师感到很意外,这一刻,他就像正常人一样。
犀利哥回家一事经过各家媒体的报道,再次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让他被很多商人盯上,纷纷请他来出席活动或者代言产品,甚至被邀请到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犀利哥传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然而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让在宁波街头就害怕人群的犀利哥,变得更加拘谨起来。他曾被邀请到广东顺德的碧桂园农庄进行时装表演,但或许是由于紧张的原因,身穿条形衬衫,黑色西裤,头戴一顶黑色毡帽的他,几乎是被家人架到舞台中央,才完成了短短半分钟的亮相。而在那天下午登台走秀的犀利哥,也仅仅是围绕舞台走了两圈,机械式的向观众挥了挥手。
犀利哥在那段时间更是成了新闻炒作的工具。2011年,犀利哥男装借犀利哥的名气为其品牌炒作,制造了一则《犀利哥现身上海 密会犀利嫂》的新闻,新闻中这样描述犀利哥:近日网上犀利身影再现,有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在某私密咖啡厅,犀利哥在一外国老头的撮合下,与一名混血女子密谈。
在大学任教的犀利哥叔叔程广华对此表示,气得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信口开河。原本只是犀利哥与品牌方的一场私下见面,结果现场拍的数张照片,却成了犀利哥疑似相亲事件,而在新闻末尾,不出所料的点出了犀利哥男装品牌。
似乎是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心理治疗,反而频繁的参加商业活动,让犀利哥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精神情况也开始恶化。 叔叔程广华曾称犀利哥的身体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自信心,他的自信心不是丧失一点点,而是很多。
4
犀利哥本身并无才华和特长,他的成名只是因为自身在网络上引起的巨大反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友们对其新鲜感逐渐降低,犀利哥也随之淹没在不断更迭的网络热点中。
直到2013年,犀利哥才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一位用户在天涯论坛发布了《犀利哥重出江湖,再次流浪无人管》。楼主在帖子中自称与犀利哥同乡,看到犀利哥穿着邋遢,随地捡烟头,重新在老家附近流浪。至于他回家后,为什么还在流浪,家人为什么不找他,还有社会给他的捐款救助为何让他饭都吃不上,我不想揣摩。
当时安徽卫视去了犀利哥的家乡实地采访,发现犀利哥确实如网上所言继续流浪,但已经搬进两层小洋楼的家人则认为犀利哥只是在散心。
他的家人称自己也有苦衷,曾让犀利哥回来,但他后来又自己跑出去。他长了脚的,不可能把他锁起来。而送去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计划,也因为没钱而搁置。最终还是由记者联系了当地政府,才获得免费治疗的帮助。在电视台采访的最后,他的家人感激的对着镜头说:对这个结果真的很满意。曾经那个火遍全网的犀利哥,最终还是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从此不再犀利。
5
犀利哥当年正在宁波街头流浪时,如今被称作流浪大师的沈巍,也在不远处的上海流浪。但犀利哥的成名源于他的前卫造型,而沈巍的成名则是源于他丰富的知识。
今年3月份,沈巍突然走红,在网友拍摄的短视频中,沈巍坐在马路边,微闭双眼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名人典故,谈《左传》《尚书》,甚至是企业管理之道。
一时间,网友将沈巍称作流浪大师,在相关短视频下纷纷刷起了颇有些讽刺意味的评论: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对于精神状况与常人无异的沈巍来说,流浪似乎更像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1986年,沈巍进入上海审计局工作,从小捡废品卖钱以此买书的他,见不得单位浪费纸张的现象,于是常常捡起垃圾桶里的报纸或者打印一面的废纸。
在审计局工作的7年里,沈巍不擅社交,也不参与饭局,逐渐成了办公室里一个特立独行又可有可无的人。最终,沈巍以在单位捡垃圾为由被人投诉,领导找他谈话让其待岗,家人也觉得他在一个体面的工作单位中捡垃圾,是脑子不正常。
他因此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缺钱买书,捡垃圾只是给单位节约纸张,怎么就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他赌气离家在外租房,结果他捡垃圾的习惯,又遭到了邻居的投诉,接连两次被赶出出租房,最终只能以流浪的形式继续捡垃圾。 每天趁着凌晨捡垃圾,天蒙蒙亮时眯一会,白天醒了分拣归类,到了晚上去附近的地铁站里看书,周而复始。附近的人传他是个有文化的疯子,有家不回,捡东西不卖,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6
沈巍曾说他崇拜甘地。我愿意主动过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标榜,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但苦行僧的生活,最终还是在成为流浪大师后发生了变化。
沈巍成名初,每天刚一睁开眼,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裹起来,黑压压的手机遮挡住了他的视线。拍摄视频和直播的人,表面与他探讨知识,其实大多只是想借此机会为自己的账号涨粉,流浪大师在他们的眼中也是流量大师。
更有一些企图成为网红的人趁机博人眼球,她们席地而坐,寻找各种角度与沈巍合影,甚至是高调的举牌示爱。就连以前流浪时附近对沈巍避而远之的人,也开始主动与他搭话:侬好辛苦,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
魔幻一般的现实闯入了沈巍原本平淡的生活。在此期间,他认了一个跟随者作为干儿子,剪去了曾经凌乱的长发,换上了干净的衬衫,只留下了他那标志性的胡须。在身边人的建议下,沈巍也不再只是出现于别人的镜头中,他自己开始做起了短视频和直播。
7
每天晚上,沈巍就像刚成名时坐在街边那样,面对手机微闭双眼,在直播中向观众讲起文学典故、风土人情。
虽然流浪走红后便开启直播生涯,看起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典型的炒作案例,但从他目前直播的快手平台上来看,其口碑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或许源于沈巍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真实感。
在最初被称为流浪大师时,沈巍就曾说这个称号是不虞之誉,他只是比常人多读了一些书,与大师的称号还有距离;他也没有利用流浪汉的身份博同情,反而在刚受关注时就主动说自己不缺钱,虽然是待岗状态,但单位依然每月会发2000多元的工资;即便是直播后,他对自己的直播收入也十分坦然,称每月打赏收入有十万元左右。
沈巍上传的短视频,记录了他成名后在众多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参观的过程,每到一个地方他便会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也让他迅速吸引了130多万粉丝关注。
如今他依旧有收集塑料瓶,打包食物的习惯,他觉得自己仍在流浪,只不过变成了高级流浪, 在个人主页中他写下:做垃圾分类并不是因为我生活艰苦,而是我坚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不需要怜悯与同情。。
而就在沈巍脱离垃圾堆,开始到处参观的这个夏天,上海市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也开始了。在沈巍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下,网友的一句话被顶上了热评:沈大师搞垃圾分类的时候全上海的人都去旅游了,现在全上海都在搞垃圾分类,沈大师去旅游了。这句话似乎也印证了沈巍刚走红时,在一篇采访自述中说的那样:沦落到(流浪)这条路,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
9年前,神情忧郁的犀利哥程国荣是这样。9年后,博古通今的流浪大师沈巍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他们的命运在走红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1
一次偶然的拍摄,让犀利哥火了起来。2010年初,宁波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在索尼门店试用单反镜头时,随手将镜头对准了街边的行人,一位眉头紧锁、身披风衣的流浪汉恰好出现在了取景器中。
相机快门响了两声后,这位摄影爱好者觉得照片中的人虽是流浪汉,但却拥有别样的气质,于是将照片分享到了一个摄影论坛中,配上了当时的一句网络流行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张照片后来被转载到了天涯社区,吸引到了更多目光,网友称犀利哥为潮男,评价其欧美粗线条搭配中有着日范儿的细腻。
流浪汉的身份与潮流时尚的穿搭产生了强烈反差,使得犀利哥迅速在网上火了起来,各种经过PS处理的恶搞照片不断涌现,传统纸媒与网络媒体跟踪报道,甚至连央视都专门制作了一期《传奇犀利哥》。
2
被段子裹挟的犀利哥,一时间成了网友们的快乐源泉,但他自己却是一个不幸的人。2000年,原名程国荣的犀利哥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这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变得更加紧张。犀利哥不得不离开收入有限的农田,孤身一人乘坐大巴从江西鄱阳来到浙江宁波打工。
出发前,24岁的犀利哥跟妻子说他很快就会寄钱回家。但在之后的十年里,他一直游荡在那座城市,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更没有寄过一次钱。
离开家的头两年,犀利哥还隔三差五给家里打通电话,他的姐姐曾向《南都周刊》回忆,称犀利哥电话中言语不多,估计是觉得自己没有挣到钱。
2003年,出门三年的犀利哥彻底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直到2008年,网络上才出现关于他的消息,只是那时他不够火,也还没被叫做犀利哥。
网友老馋猫第一次发现犀利哥时,已经流浪多年的犀利哥正穿着一身女装,在城市中十分显眼。在此之后,老馋猫曾多次找到犀利哥与他交谈,送上食物,也成了犀利哥在宁波唯一愿意聊上几句的熟人。
随着2010年犀利哥在论坛上走红,远在江西的家人被邻居告知程国荣可能被找到了的消息。一家人坐上大巴前往宁波期待与亲人重逢的同时,老馋猫也接到了宁波救助站的求援电话,希望他能够说服犀利哥前往救助站,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第二天,犀利哥时隔十年终于与家人重逢。他剪掉长发,换上新衣,戴上一顶醒目的PUMA针织帽,乘坐十年前离家打工的那班返程大巴,回到了曾经的家。
3
很难说清犀利哥回家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还是坏事。犀利哥回家后又一次引发了围观,吸引了邻村甚至更远的乡民,三五成群地开着农用三轮车特地前来。当地县、乡政府的领导亲自登门慰问,并送上了三万元的捐款。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也不断进出犀利哥的家门。
此时的犀利哥,虽然因为长期流浪导致自我封闭,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社交能力。当接受捐款时,他内敛的笑了,并且主动与捐款代表拥抱;免费为犀利哥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在离开他家时,犀利哥也主动伸出手握了一下,这位心理咨询师感到很意外,这一刻,他就像正常人一样。
犀利哥回家一事经过各家媒体的报道,再次在网络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让他被很多商人盯上,纷纷请他来出席活动或者代言产品,甚至被邀请到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犀利哥传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然而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让在宁波街头就害怕人群的犀利哥,变得更加拘谨起来。他曾被邀请到广东顺德的碧桂园农庄进行时装表演,但或许是由于紧张的原因,身穿条形衬衫,黑色西裤,头戴一顶黑色毡帽的他,几乎是被家人架到舞台中央,才完成了短短半分钟的亮相。而在那天下午登台走秀的犀利哥,也仅仅是围绕舞台走了两圈,机械式的向观众挥了挥手。
犀利哥在那段时间更是成了新闻炒作的工具。2011年,犀利哥男装借犀利哥的名气为其品牌炒作,制造了一则《犀利哥现身上海 密会犀利嫂》的新闻,新闻中这样描述犀利哥:近日网上犀利身影再现,有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在某私密咖啡厅,犀利哥在一外国老头的撮合下,与一名混血女子密谈。
在大学任教的犀利哥叔叔程广华对此表示,气得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信口开河。原本只是犀利哥与品牌方的一场私下见面,结果现场拍的数张照片,却成了犀利哥疑似相亲事件,而在新闻末尾,不出所料的点出了犀利哥男装品牌。
似乎是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心理治疗,反而频繁的参加商业活动,让犀利哥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精神情况也开始恶化。 叔叔程广华曾称犀利哥的身体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自信心,他的自信心不是丧失一点点,而是很多。
4
犀利哥本身并无才华和特长,他的成名只是因为自身在网络上引起的巨大反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友们对其新鲜感逐渐降低,犀利哥也随之淹没在不断更迭的网络热点中。
直到2013年,犀利哥才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一位用户在天涯论坛发布了《犀利哥重出江湖,再次流浪无人管》。楼主在帖子中自称与犀利哥同乡,看到犀利哥穿着邋遢,随地捡烟头,重新在老家附近流浪。至于他回家后,为什么还在流浪,家人为什么不找他,还有社会给他的捐款救助为何让他饭都吃不上,我不想揣摩。
当时安徽卫视去了犀利哥的家乡实地采访,发现犀利哥确实如网上所言继续流浪,但已经搬进两层小洋楼的家人则认为犀利哥只是在散心。
他的家人称自己也有苦衷,曾让犀利哥回来,但他后来又自己跑出去。他长了脚的,不可能把他锁起来。而送去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计划,也因为没钱而搁置。最终还是由记者联系了当地政府,才获得免费治疗的帮助。在电视台采访的最后,他的家人感激的对着镜头说:对这个结果真的很满意。曾经那个火遍全网的犀利哥,最终还是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从此不再犀利。
5
犀利哥当年正在宁波街头流浪时,如今被称作流浪大师的沈巍,也在不远处的上海流浪。但犀利哥的成名源于他的前卫造型,而沈巍的成名则是源于他丰富的知识。
今年3月份,沈巍突然走红,在网友拍摄的短视频中,沈巍坐在马路边,微闭双眼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名人典故,谈《左传》《尚书》,甚至是企业管理之道。
一时间,网友将沈巍称作流浪大师,在相关短视频下纷纷刷起了颇有些讽刺意味的评论: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对于精神状况与常人无异的沈巍来说,流浪似乎更像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1986年,沈巍进入上海审计局工作,从小捡废品卖钱以此买书的他,见不得单位浪费纸张的现象,于是常常捡起垃圾桶里的报纸或者打印一面的废纸。
在审计局工作的7年里,沈巍不擅社交,也不参与饭局,逐渐成了办公室里一个特立独行又可有可无的人。最终,沈巍以在单位捡垃圾为由被人投诉,领导找他谈话让其待岗,家人也觉得他在一个体面的工作单位中捡垃圾,是脑子不正常。
他因此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缺钱买书,捡垃圾只是给单位节约纸张,怎么就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他赌气离家在外租房,结果他捡垃圾的习惯,又遭到了邻居的投诉,接连两次被赶出出租房,最终只能以流浪的形式继续捡垃圾。 每天趁着凌晨捡垃圾,天蒙蒙亮时眯一会,白天醒了分拣归类,到了晚上去附近的地铁站里看书,周而复始。附近的人传他是个有文化的疯子,有家不回,捡东西不卖,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6
沈巍曾说他崇拜甘地。我愿意主动过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标榜,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但苦行僧的生活,最终还是在成为流浪大师后发生了变化。
沈巍成名初,每天刚一睁开眼,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裹起来,黑压压的手机遮挡住了他的视线。拍摄视频和直播的人,表面与他探讨知识,其实大多只是想借此机会为自己的账号涨粉,流浪大师在他们的眼中也是流量大师。
更有一些企图成为网红的人趁机博人眼球,她们席地而坐,寻找各种角度与沈巍合影,甚至是高调的举牌示爱。就连以前流浪时附近对沈巍避而远之的人,也开始主动与他搭话:侬好辛苦,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
魔幻一般的现实闯入了沈巍原本平淡的生活。在此期间,他认了一个跟随者作为干儿子,剪去了曾经凌乱的长发,换上了干净的衬衫,只留下了他那标志性的胡须。在身边人的建议下,沈巍也不再只是出现于别人的镜头中,他自己开始做起了短视频和直播。
7
每天晚上,沈巍就像刚成名时坐在街边那样,面对手机微闭双眼,在直播中向观众讲起文学典故、风土人情。
虽然流浪走红后便开启直播生涯,看起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典型的炒作案例,但从他目前直播的快手平台上来看,其口碑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或许源于沈巍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真实感。
在最初被称为流浪大师时,沈巍就曾说这个称号是不虞之誉,他只是比常人多读了一些书,与大师的称号还有距离;他也没有利用流浪汉的身份博同情,反而在刚受关注时就主动说自己不缺钱,虽然是待岗状态,但单位依然每月会发2000多元的工资;即便是直播后,他对自己的直播收入也十分坦然,称每月打赏收入有十万元左右。
沈巍上传的短视频,记录了他成名后在众多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参观的过程,每到一个地方他便会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也让他迅速吸引了130多万粉丝关注。
如今他依旧有收集塑料瓶,打包食物的习惯,他觉得自己仍在流浪,只不过变成了高级流浪, 在个人主页中他写下:做垃圾分类并不是因为我生活艰苦,而是我坚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理念,不需要怜悯与同情。。
而就在沈巍脱离垃圾堆,开始到处参观的这个夏天,上海市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也开始了。在沈巍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下,网友的一句话被顶上了热评:沈大师搞垃圾分类的时候全上海的人都去旅游了,现在全上海都在搞垃圾分类,沈大师去旅游了。这句话似乎也印证了沈巍刚走红时,在一篇采访自述中说的那样:沦落到(流浪)这条路,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