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蝉声起 夏正浓!清风无处寻……
作者: 日期:2019年07月23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3日10时50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迎来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专家提醒,此时节,高温高热的“桑拿天”将成为天气的主角,公众要注意预防中暑。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暑知识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第六个节气,每年7月22日-24日时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三侯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候腐草为萤: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三候大雨时行: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等沿海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船内载满各种祭品,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拉出渔港,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人们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的路人饮用。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喝过伏姜后,人的身体会发热,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不但能把多余的热量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艰巨。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针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疾病。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在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出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大暑养生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23日大暑正值今年“中伏”的第二天,而且今年的“中伏”是20天,正好囊括“大暑”节气在内。“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进入“大暑”后,高湿高热的“桑拿天”将会增多,极易发生中暑等高温疾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在此提醒说,预防中暑要合理安排工作,注重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室内降温,讲究饮食卫生,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乏力、胸闷、头昏、心悸现象时及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状况,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万年历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们,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多喝水
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较多的可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多吃苦味食物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一举两得。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
益气养阴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食物。
且读消夏诗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据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