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访谈 > 浏览文章

李厚霖:公益的“自我反哺”

作者: 日期:2019年07月11日

谈及十余年来践行公益的心路历程,结合公益环境的逐步变化发展,李厚霖梳理出一条由公益1.0时代进阶到3.0时代的发展路径:如果说公益1.0时代是授之以鱼;2.0时代就是授之以渔;3.0时代应是反哺,搭建平台让公益与大众共同成长、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I Do 基金会 是他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年创建的,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秉承为了爱,我愿意的理念,行程 50,000 多公里, 先后对近26000名儿童实施了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救助。
李厚霖表示: 我们不是国内最大的慈善平台、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项目做得最多的,但我们每一个项目,一定都是最用心的。慈善一定要身体力行地去做,只有真正融入那个环境,真正与孩子们接触,才能挖掘出孩子们的真正所需,才能感受到慈善给他人,以及你自己带来的快乐。十余年来,对四川地震受灾地区实施紧急援助、五赴青藏高原为西藏贫困地区的儿童送去生活和学习物资,资助四川省汉源县天边小学的孩子下山读书,、为打工子弟学校有艺术理想的孩子实施梦想课堂计划、为甘肃、四川、重庆三个地区贫困山区的学校捐建爱心电脑教室,并且 I Do 基金会 还资助疾病儿童治疗I Do基金会以专业的基金会运作方式,逐步探索出物质捐助和心理关怀并重的新型儿童慈善平台模式。



李厚霖说道:很多人觉得公益不能和商业有任何联系,我觉得这是误区,商业社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而公益模式还处于基础发展的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可循环,势必要引入成熟的商业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I Do基金会对公益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公益产品在市场上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为此打造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公益产品设计理念,为受帮助者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及技术支持,提升他们的生产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整合优质平台资源,打通供需关系产业链,由此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链。
2018年4月份,I Do基金会联合十年前救助过的女孩蒲虹学(汶川地震幸存者)共同发起了爱惜行动,如开发了绣娘扶贫公益项目,让手艺人、产品、市场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既能够增加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解决留守儿童的贫困问题。公益时代进入了自我反哺的3.0新生态,即能够通过整合优质平台资源,打通供需关系产业链,由此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链,真正为贫困的地区和人民带来积极的转变,通过打入商业模式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富裕。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历史的痕迹
赛里木湖,果子沟大美了
朱炳仁铜雕艺—江南铜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