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的物种
作者: 日期:2019年05月08日
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国际组织地球日网络为今年选定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物种。正如该组织所言,所有物种都有内在价值,它们在复杂的生命网络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物种灭绝可能是人类最持久的遗产。
地球日网络负责项目和运营事务的高级副总裁苏珊巴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球可能正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我们称之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濒危的不仅是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大型动物,还包括一些小型的、人们不太熟悉的动物,甚至人们喜爱的有授粉等重要功能的蜜蜂也面临威胁,这些动物的消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巴斯说,现在采取行动可以延缓这一趋势,包括打击盗猎、限制使用杀虫剂、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阻止塑料进入海洋等,其中限塑禁塑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解决。
地球日网络发表的一份声明说,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栖息地丧失、贩运和偷猎、不可持续的农业活动、污染和农药等因素与动植物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密切相关。声明列举了一些亟待保护的物种,包括蜜蜂、珊瑚、大象、长颈鹿和鲸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40年里,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60%。此外,全球多达一半的浅水珊瑚礁在过去30年里消失,而浅水珊瑚礁是全球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一份声明说,我们的食物、水、空气、药品以及身体和精神健康等基本需求都依赖大自然,大量动植物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下降,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努力扭转这种趋势。
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行动起来,拯救一些濒危物种。比如,德国曾于2007年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停止并逆转德国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德国近年来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2019年相关预算升至3000万欧元。
在巴西,美国雨林信托组织与其位于当地的伙伴拯救巴西组织展开了保护极危物种蓝眼地鸠的工作。蓝眼地鸠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曾一度被认为已在巴西灭绝,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这种鸟类的踪迹。这两个组织便在当地买下一片土地,设立了蓝眼地鸠保护区。
2018年夏天,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该保护区附近设立了博图米里姆州立公园。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园确认新发现了4只蓝眼地鸠,使这种鸟在巴西的种群数量达到18只。拯救巴西组织项目助理马塞洛利西塔说:在这片新的区域里发现了新的蓝眼地鸠,太让人兴奋了!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在致力繁育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目前野生虎数量仅为350只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盗猎和森林砍伐的威胁。近期,3只在塔朗加动物园诞生的苏门答腊虎幼崽与游人见面。据介绍,自1980年以来,已有21只苏门答腊虎在该园诞生。
塔朗加动物园保育员吉尔曼说,随着全球多家动物园开展苏门答腊虎保育计划等行动,我相信这个物种的未来仍是有希望的。
在日本,朱鹮的命运是一部极为生动的珍稀动物灭绝与重生史。朱鹮曾经在东亚广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滥捕等原因,朱鹮数量急剧减少。到1952年,日本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虽然日本采取了人工饲养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后一只日本本土朱鹮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鹮的灭绝。
中国朱鹮成了日本繁育朱鹮的希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的野生朱鹮也近乎绝迹。1981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随后开始人工繁育,并陆续将一些朱鹮提供给日本。如今中国秦岭地区就有2600余只朱鹮,日本的朱鹮种群数量也已达到了300多只。朱鹮成为国际合作保护珍稀物种的良好案例。
地球日网络负责项目和运营事务的高级副总裁苏珊巴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球可能正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我们称之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濒危的不仅是大象、犀牛和老虎等大型动物,还包括一些小型的、人们不太熟悉的动物,甚至人们喜爱的有授粉等重要功能的蜜蜂也面临威胁,这些动物的消失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巴斯说,现在采取行动可以延缓这一趋势,包括打击盗猎、限制使用杀虫剂、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阻止塑料进入海洋等,其中限塑禁塑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解决。
地球日网络发表的一份声明说,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栖息地丧失、贩运和偷猎、不可持续的农业活动、污染和农药等因素与动植物种群数量迅速减少密切相关。声明列举了一些亟待保护的物种,包括蜜蜂、珊瑚、大象、长颈鹿和鲸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40年里,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60%。此外,全球多达一半的浅水珊瑚礁在过去30年里消失,而浅水珊瑚礁是全球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一份声明说,我们的食物、水、空气、药品以及身体和精神健康等基本需求都依赖大自然,大量动植物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下降,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努力扭转这种趋势。
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行动起来,拯救一些濒危物种。比如,德国曾于2007年推出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停止并逆转德国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德国近年来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2019年相关预算升至3000万欧元。
在巴西,美国雨林信托组织与其位于当地的伙伴拯救巴西组织展开了保护极危物种蓝眼地鸠的工作。蓝眼地鸠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曾一度被认为已在巴西灭绝,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这种鸟类的踪迹。这两个组织便在当地买下一片土地,设立了蓝眼地鸠保护区。
2018年夏天,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该保护区附近设立了博图米里姆州立公园。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园确认新发现了4只蓝眼地鸠,使这种鸟在巴西的种群数量达到18只。拯救巴西组织项目助理马塞洛利西塔说:在这片新的区域里发现了新的蓝眼地鸠,太让人兴奋了!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在致力繁育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虎。苏门答腊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目前野生虎数量仅为350只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盗猎和森林砍伐的威胁。近期,3只在塔朗加动物园诞生的苏门答腊虎幼崽与游人见面。据介绍,自1980年以来,已有21只苏门答腊虎在该园诞生。
塔朗加动物园保育员吉尔曼说,随着全球多家动物园开展苏门答腊虎保育计划等行动,我相信这个物种的未来仍是有希望的。
在日本,朱鹮的命运是一部极为生动的珍稀动物灭绝与重生史。朱鹮曾经在东亚广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滥捕等原因,朱鹮数量急剧减少。到1952年,日本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虽然日本采取了人工饲养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后一只日本本土朱鹮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鹮的灭绝。
中国朱鹮成了日本繁育朱鹮的希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国内的野生朱鹮也近乎绝迹。1981年,中国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随后开始人工繁育,并陆续将一些朱鹮提供给日本。如今中国秦岭地区就有2600余只朱鹮,日本的朱鹮种群数量也已达到了300多只。朱鹮成为国际合作保护珍稀物种的良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