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校园贷难题支招
作者: 日期:2019年03月17日
亮剑校园贷,应该适度开放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去年的提案内容。如今,这个提案进展如何?校园贷问题是否得到缓解?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郑鈜又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相关调研。他表示:相比以前,从新闻报道来说,这一年的恶性案件相对少了。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于校园贷的宣传和警示多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也有了一定提高。
大学生信用卡供给和应用严重不足
2018年7月,郑鈜收到了中国银保监会对该提案的答复。他们专门给我打电话进行了说明。银保监会答复称,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相关金融服务工作,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满足大学生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答复中提到了一组关键数据: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3017.5万人,办理学生信用卡355万张,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贷款11亿元,贷款余额3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已有12家银行开展学生信用卡业务,共发放学生信用卡401万张,贷款余额4亿元,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逐步探索为大学生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郑鈜通过分析提出:从这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总量仅355万张,与央行统计的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5.88亿张相比,仅占0.6%。累计贷款总额11亿元,就算是全部用于2017年的在校大学生,人均才30余元。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贷款余额3亿元,与央行统计的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卡信贷余额5.56万亿元相比,仅占0.0054%,每张信用卡余额不到100元,信用卡的供给和应用严重不足,这给校园贷、求职贷、套路贷等留下很大的空间。
适度向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
有人认为给学生发放信用卡,是一种鼓励学生超前消费的方式,这也是争议的焦点问题。
郑鈜直言:大学生并不是完全脱离社会的群体,他们也有正常消费的需求,他们也在消费升级。问题的关键不是遏制大学生消费,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堵不是办法,还是要用疏导的方式,引导他们正当消费、正确消费。
他走访校园发现,近几年校园贷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消费有明显需求,排除一些极端个案,很多学生买电脑、买手机并不是乱花钱。矛盾点就在于,正规的金融渠道对学生的服务没跟上,很多银行不愿意给学生办信用卡,或者办了卡仅给很低的额度,使正规金融在校园内可望不可及,反而给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郑鈜支招:解决办法就是适度地向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
郑鈜介绍,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除了借钱外,好处在于大学生信用卡具有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正确建立适度消费、正当消费与学习生活、创收增收、合法守约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财务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深化健康的人生金融观和金融风险思维。
事实上,对大学生提供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国家早已有规定。例如,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要求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提高大学生校园信贷服务质效,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
银行给大学生发信用卡,是否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只要有开放的意识和科学的手段,风险可控。郑鈜的态度非常肯定,我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有非常严格的风控体系,银行只要按照规定操作,类似的风险可以控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信用卡风险,这样才能发挥学生信用卡对学生和社会的双重积极作用。
提高大学生与钱打交道的能力
银保监会在对郑鈜的提案答复中介绍,每年在全国范围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金融知识进万家、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等宣传活动。通过在公众教育服务区宣传、举办入学金融专题讲座、创业金融知识比赛、防骗文艺汇演等活动,向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其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财务意识和信用意识。
此外,银保监会和教育部分别回复,已通过设计和制作宣传折页、视频、读本和课件等普及相关知识,推荐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使用,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投资理财、金融实务等方面的选修课和在线开放课程课。
但郑鈜认为,仅靠这些宣传还远远不够,校园贷背后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依旧缺乏,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在学校中,很少有人教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网购,如何正确使用白条、花呗这些金融工具,防范个人金融风险。他直言:不能仅仅让学生远离校园贷,除了设立防火墙之外,学校应该主动出击,金融部门和机构也应该主动出击,推动金融知识进校园。开设相关的金融知识讲座和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常识,真正提高大学生与钱打交道的能力,树立适度合理的消费观,这才是真正金融素养教育的本质。
郑鈜认为,教育本应该走在问题的前面,金融素养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如今的青年受到消费升级、社会潮流、信息多元的深刻影响,不能仅仅从道德上指责青年的消费行为、把板子打在年轻人的身上,也要反思教育机制的不足。
对大学生开放信用卡的办理,只是提升金融素养的第一步,引导他们合理消费更为关键的是,让他们学会与钱打交道,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能力。郑鈜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郑鈜又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相关调研。他表示:相比以前,从新闻报道来说,这一年的恶性案件相对少了。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对于校园贷的宣传和警示多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也有了一定提高。
大学生信用卡供给和应用严重不足
2018年7月,郑鈜收到了中国银保监会对该提案的答复。他们专门给我打电话进行了说明。银保监会答复称,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相关金融服务工作,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满足大学生在消费、创业、培训等方面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答复中提到了一组关键数据: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3017.5万人,办理学生信用卡355万张,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贷款11亿元,贷款余额3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已有12家银行开展学生信用卡业务,共发放学生信用卡401万张,贷款余额4亿元,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逐步探索为大学生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郑鈜通过分析提出:从这组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总量仅355万张,与央行统计的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5.88亿张相比,仅占0.6%。累计贷款总额11亿元,就算是全部用于2017年的在校大学生,人均才30余元。累计发放学生信用卡贷款余额3亿元,与央行统计的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卡信贷余额5.56万亿元相比,仅占0.0054%,每张信用卡余额不到100元,信用卡的供给和应用严重不足,这给校园贷、求职贷、套路贷等留下很大的空间。
适度向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
有人认为给学生发放信用卡,是一种鼓励学生超前消费的方式,这也是争议的焦点问题。
郑鈜直言:大学生并不是完全脱离社会的群体,他们也有正常消费的需求,他们也在消费升级。问题的关键不是遏制大学生消费,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堵不是办法,还是要用疏导的方式,引导他们正当消费、正确消费。
他走访校园发现,近几年校园贷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缘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消费有明显需求,排除一些极端个案,很多学生买电脑、买手机并不是乱花钱。矛盾点就在于,正规的金融渠道对学生的服务没跟上,很多银行不愿意给学生办信用卡,或者办了卡仅给很低的额度,使正规金融在校园内可望不可及,反而给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郑鈜支招:解决办法就是适度地向大学生提供信用卡服务。
郑鈜介绍,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除了借钱外,好处在于大学生信用卡具有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正确建立适度消费、正当消费与学习生活、创收增收、合法守约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财务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深化健康的人生金融观和金融风险思维。
事实上,对大学生提供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国家早已有规定。例如,2017年5月,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要求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提高大学生校园信贷服务质效,畅通正规、阳光的校园信贷服务渠道。
银行给大学生发信用卡,是否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只要有开放的意识和科学的手段,风险可控。郑鈜的态度非常肯定,我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有非常严格的风控体系,银行只要按照规定操作,类似的风险可以控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信用卡风险,这样才能发挥学生信用卡对学生和社会的双重积极作用。
提高大学生与钱打交道的能力
银保监会在对郑鈜的提案答复中介绍,每年在全国范围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金融知识进万家、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等宣传活动。通过在公众教育服务区宣传、举办入学金融专题讲座、创业金融知识比赛、防骗文艺汇演等活动,向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其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财务意识和信用意识。
此外,银保监会和教育部分别回复,已通过设计和制作宣传折页、视频、读本和课件等普及相关知识,推荐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使用,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投资理财、金融实务等方面的选修课和在线开放课程课。
但郑鈜认为,仅靠这些宣传还远远不够,校园贷背后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依旧缺乏,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在学校中,很少有人教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网购,如何正确使用白条、花呗这些金融工具,防范个人金融风险。他直言:不能仅仅让学生远离校园贷,除了设立防火墙之外,学校应该主动出击,金融部门和机构也应该主动出击,推动金融知识进校园。开设相关的金融知识讲座和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常识,真正提高大学生与钱打交道的能力,树立适度合理的消费观,这才是真正金融素养教育的本质。
郑鈜认为,教育本应该走在问题的前面,金融素养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如今的青年受到消费升级、社会潮流、信息多元的深刻影响,不能仅仅从道德上指责青年的消费行为、把板子打在年轻人的身上,也要反思教育机制的不足。
对大学生开放信用卡的办理,只是提升金融素养的第一步,引导他们合理消费更为关键的是,让他们学会与钱打交道,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能力。郑鈜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