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爱老人 > 浏览文章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助力破解特困老人“养老难”

作者: 日期:2019年01月09日

 新华社郑州1月2日电题:夕阳还需无限好河南太康五养模式助力破解特困老人养老难

 新华社记者李钧德、韩朝阳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特困老人如何养老成难题。特困老人不具备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其法定赡养人无赡养能力,想要农村特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不容易。

 近年来,河南省太康县依托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探索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让特困老人迎来最美夕阳红。

 摸实情 细分类 因人因户施策

 谁给老人洗衣做饭?谁为老人看病买药?谁陪老人散步聊天?太康县民政局局长刘凤芹说,如果只发钱,没有配套服务,一些老人的生活品质无法有效提升。想要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首先要摸清实情。刘凤芹介绍,摸底之后,发现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偏低,敬老院设施老旧,对分散供养老人的服务不到位。

 为解决这些问题,太康探索五养模式,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接纳农村特困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与医院等社会力量合作,对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实行社会托养;对身体健康、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老人,引导亲属进行亲情赡养;将农村闲置庭院等改建为居村联养点,供养不舍故土的独居特困老人;对不愿离家的独居老人,开发邻里照护公益岗位,进行邻里助养。通过五养模式,有效提高农村特困老人供养水平。

 2018年7月,28位特困老人入住符草楼镇槐寺村居村联养点。自己不花一分钱,吃住都在这,衣服有人洗,生活比家里好。71岁的周云相老人干了一辈子农活,舍不得自家的几亩地,我身体好,种了几亩花生,还养了4只羊,离家近,农忙时还能照顾庄稼。周云相觉得居村联养正适合自己。

 太康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原则,精准分类,因人施策,努力做到农村特困老人困有所养、应养尽养。

 配设施 提服务 温暖老人身心

 刚来不习惯,感觉别扭。 已在逊母口镇敬老院生活多年的吴福正老人说。农村老人年纪越大越恋家,我们就先让老人试住。逊母口镇民政所所长李长林说,敬老院设施齐备,屋里有电视、空调、应急呼叫系统,把老人供应好。

 如今,逊母口镇敬老院集中供养100余位特困老人,吴福正跟大家很熟悉,没事我们就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看电视,热闹得很。

 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太康县投资2600万元,对现有16个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把闲置场所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太康还把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老人提供规范化服务。

 2018年9月份,逊母口镇前店村居村联养点迎来了12位特困老人。天冷了,热水器不安全,添置一个电热水炉。在屋里屋外看过后,太康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邱鹏说,有配套资金,该花的钱不能省。

 太康县以奖代补拨付居村联养点建设运转资金,新建的居村联养点稳定运转后,按入住人员每人1.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改建的居村联养点,按入住人员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

 五养模式中的每一项我们都从人、财、物、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刘凤芹说。

 克难点 求长效 夕阳还需无限好

 特困老人养老难,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养老更难,能否解决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检验五养模式管不管用的试金石,太康县提出医养结合的社会托养模式。

 医养结合托养点永兴医院颐养家园就位于医院的17、18楼,140余位特困老人住在这里,其中多数为失能半失能老人。79岁的齐东阳老人因感冒打点滴,护工郑翠荣给老人送来午饭,见到郑翠荣,老人拉着她的手不断念叨:半夜还过来跑几趟,像亲闺女一样。

 在这里,老人生病由各科室医生到房间会诊,很方便,医疗费用也由医保和财政兜底。永兴医院颐养家园负责人彭红卫说,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对老人进行社会托养,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医院就能实现收支平衡,这是多方共赢的事。

 五养模式是死的,定准的事,就要落实好,五养模式又是活的,哪里需要改进就改哪里,形成长效机制,夕阳还需无限好。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说。

 记者从太康县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县农村特困老人9733人,集中供养991人,社会托养590人,居村联养1813人,亲情赡养6012人,邻里助养154人,五养供养率达98%。(李钧德 韩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