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我与中国”:一碗排骨汤
作者: 日期:2018年08月10日
五年前,从北京唱响的“中国梦”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鸣。五年来,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一带一路”;从经济转型发展到反腐倡廉……中国的头条新闻总能引发海外华侨华人的思考与感怀,侨胞们与祖(籍)国、家乡呼吸相通、砥砺奋进。
“这五年·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发起后,海内外侨界踊跃来稿,表达心声。一篇篇优秀征文陆续与大家见面,共同讲述“我与中国的这五年”。
——编者按
一碗排骨汤
卢雅娟
留学,是一场昂贵的、很多行李的、有计划的流浪。
我出国那年,家中发生了变故,在荷兰半工半读的日常里,我吃的最多是排骨和鱼头,因为它们便宜!荷兰人简约的烹煮方式,并不能在这些“贫瘠”的食材里获得饱腹感和美味感。
与我相熟的屠夫有一天问我:“这些东西一点肉都没有,你是怎么做的?”
我告诉他:“只要花点时间,再花点心思,能熬成很美味的浓汤。”
结果过了一阵子,排骨涨价了,瞧!这就是精明的荷兰人。
不过我教会了自己一个道理:“人生,亦如一碗排骨汤,也许我生而贫瘠如排骨,可只要经受时间的熬,终究会成就一碗浓汤。”
毕业之后,我在荷兰一家中荷双语的报社谋职,也许是出于“好事”的好心,我介入很多排骨式人物的命运,我为他们撰写文字,替他们发声,我的栏目叫《雅口吾言》,他们或是被家暴者、或是抑郁症患者、或是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而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中国人。我写满了50期,又写满了100期,转眼七年过去了。
体会自己,我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在2015年9月,我终于做了一件大事。一组由荷兰、比利时记者组成的13人采访团去西藏采风,我是其中一员。可鄙的是,在达赖喇嘛“先到先讲”的过往岁月里,很多西方人,包括很多西方的记者早就对西藏和中国做了自以为是的“仲裁”,于是“偏见”催生“偏激”。回来以后,荷兰的记者对此行做了杜撰式的报道,歪曲事实。
作者卢雅娟(作者供图)于是我撰写万余字中英双语的报道《西藏,是净土?还是乱世?》,用事实真相反击那些记者。
鉴于西方媒体不怕事多事大的行为惯性,我当时怕报纸出街以后,要打很长时间的笔战,甚至出现堵门的情况。我建议社里在文章里加注:“笔者观点文责自负。”但是社里却声音一致:“不怕!祖国是我们的后盾!”
有刁钻的荷兰记者问我:“为什么多年来,达赖在海外说他的‘西藏故事’?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怎么说?不比他早些说?”
我告诉她:“因为我们中国人是性格内敛的民族,比如装修自己的房子,我们首先是装修卧室、客厅,而不是先去刷外墙。而达赖则不同,他只需要粉刷外墙,他只是表演,他并不关心人民内部的福祉。”
最后她点点头。
我想起,那天我路过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发现人类所追求的种种平等,有时是一种狭隘,正如在联通西宁和拉萨的那条“天路”上,多少人餐风卧雪,甚至倒了下去,把自己的生命陷在不平的乱石里,在世界的屋脊上铺上了这条平整的大路。
社会真正的进步,当是如此!不是我们争论一个概念,打倒种种的主义,空耗社会的资源,加大彼此的怨怼。而是用微小的自己去填俗世的沟壑、彼此的断点和伤口。融通,是青藏公路赐予我这个记者最珍贵的劝勉!
几年前我自己开始做企业,公司的其中一项业务是协助中国企业在欧洲落地,我发现作为海外的华人,还要拔一拔对自己的要求,华人华侨具有融通中外、通晓双语、广泛人脉,熟悉商业运作等优势,但是如果说是桥梁的作用,那还是物理的、机械的作用,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在海外合作不成功,落地的不稳妥,就是因为直接机械,没有深入的分析,没有建立预防和保护机制。
所以我提出海外华人要发挥“变压器”的作用,从220到110,我们有内在的改良,适合当地模式的输出,但又不能影响功能性。
随后我将近年在工作碰到的一些案例做成了讲义,在国内侨务部门的协助下,为国内一些想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讲课,题目包括:《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等,希望这些企业将“关口”前移,减少损失。
2016年,我受邀列席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
2017年,我受邀参加了全国人大华侨委的立法调研。
我要感谢祖国,能让“海外”成为一种选项,能让“妇女”成为一种选项,甚至能让“年轻”也成为一种选项。
去年,我当选了第十四届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据说,我是“温州十大杰出青年”里第一个生活在海外的温州人。
可这些让我好生惭愧!我抚摸自己这五年的生活纹路,我并不壮硕,我依然是一块排骨,我没给国家做过什么大事,也没给家乡捐过一个亿,我只是不断通过各种渠道给国家提各种建议,两年里,我已给全国政协、地方政协或其他部门提交过十几篇建议。在列席两会期间,一共提交六篇建议,其中四篇被政协信息采用。
而我的建议多半是“排骨式”,指出的都是一些硌人的问题,然而祖国却给了我更大的一口锅、更大的舞台以及更大的荣誉!
那天在人民大会堂听完李克强总理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成绩喜人,字字铿锵。我走神了很久,我想,优越的制度正是我们的钢锅,人民的团结正是我们的柴火,中国人民终于熬过了种种的贫瘠,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把一个国家熬成了辉煌的浓汤!供给人民富足与美好。
而我也愿做一支小小的柴火,在大洋的彼岸守着一份光荣的倔强:离开祖国已经15年,我依然保持中国国籍。
当同事或家人时而抱怨我的护照是个“麻烦”,因为去一些国家独独我需签证,我会更正他们:“这不是麻烦,只是暂时的不便!”
瞧瞧!这五年来,对中国免签的国家不断地增多!
我挺着我的胸膛,那里长着一个中国人的肋骨,我自信地走着!
爱国,是一条不能分叉的路!我会永远对我的祖国,认同、守护和期待!
若说父母给女儿最好的嫁妆是教养,那么,祖国给我最好的嫁妆是,护照!
回来!只要我回来!不论我是显赫的,还是平凡的!不论我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
【作者卢雅娟系欧洲中国留学生创业基金会执行会长、荷兰《华侨新天地》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