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的前世今生
作者: 日期:2018年05月02日
湄潭茶的前世今生
黔北茶人与你聊贵州湄潭茶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生产出的茶叶,转运驼峰航线,为抗战赢得了大批物资,也为湄潭培养出了自己的茶叶专门人才。1941年,贵州省立实用职业学校创办的下半年秋天,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寿宇、李成章、曹景熹、林世成、陈汝基、张书德、章瑞华、许学勤等8名学生,在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博士的推荐下,到中央实验茶场工作,成为中央实验茶场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曹景熹、寿宇很快就出了成果:曹景熹编著了《世界茶树害虫一览》;寿宇当年采集的标本还保存于茶科所,广泛应用于茶叶科研中。1946年,牟应书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和他的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了茶树的栽培、病虫害控制、茶叶加工等等茶叶知识,并留在湄潭实验茶场工作,成长为湄潭茶业的中坚。除了牟应书以外,湄潭还涌现出了冯绍隆、刘其志、汪桓武、孙继海等茶叶专家……这些人不但灿烂了湄潭茶业的天空,也为湄潭茶成长为湄潭翠芽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茶场落户湄潭,改变了湄潭传统的茶树种植及采摘加工方式。民国年间,湄潭的茶园基本上是大富人家所有,但也仅限于在土地的边角种植,供自家食用,因为当时土地耕作力低下,吃饭才是第一大事,用成片的土地来种植茶树是奢侈之举。茶场高价收购茶青,有利可图后,部分人家才开始在土地上种茶。茶商也应运而生,大庙场、帝卧坝的几个茶商将收购的茶青卖到实验茶场,粗茶叶则采取“溜板”的方法,滚细后卖到遵义火烧舟(今新舟)。
1940年到1949年,湄潭的茶园面积逐步扩大。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湄潭农村在国家大种经济作物的号召下,各人民公社在山坡上大量开荒种茶和油桐,永兴茅坝公社还专门垦殖了卫星茶园,社办茶场比比皆是。农村大量开垦茶园,湄潭茶场也不甘落后,除了扩大象山、囤子岩的茶园外,还在永兴开垦了近万亩茶园,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连片茶园。湄江茶和茶场的工夫红茶、红碎茶成为贵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产品供不应求,催货的电报不断发来。
制茶机具也有了革新,出现了以水为动力,同时带动几台揉捻机的大平车,没有水源的地方,采用牲口为动力。4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立后,为研制工夫红茶,采用三桶式木质人推揉捻机制茶。至今,红茶机械化生产线完整无损,保存在后来建立的贵州茶工业机具馆里。1953年,贵州省湄潭茶叶试验站科研人员设计了木铁结构的滚筒杀青机炒干机投入使用。50年代末,湄潭茶场开始使用木制的红茶生产线。随后发生的动乱,一度让湄潭的茶叶生产与研究中断,但部分挚爱茶叶的科研人员,仍然悄悄持续着这项工作。1972到1978年,贵州省茶科所在湄潭进行双锅杀青机和黔安“40”型揉捻机引用与试验测定。1974至1978年,贵州省茶科所科研人员研制6CD-9型多功能滚筒炒茶机。1985年用全滚工艺制成的炒青绿茶,工艺品质符合外销出口绿茶的品质规格要求。1987年炒青绿茶初制全滚工艺定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改革开放后,一些饱受粮食短缺,从大灾荒中九死一生逃出来的农民,挖掉责任地的茶树,种上了粮食,致使湄潭茶园一度凋零缩减。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核桃坝的村民在支书何殿伦的领导下,不但没有挖掉茶树,反而在责任地上种上了茶苗。核桃坝的农民种茶富裕了,也为湄潭茶业的振兴吹响了号角。邻近的村寨,开始仿效核桃坝种茶。农民们尝到甜头后,范围慢慢扩大,短短几年时间,种茶重新成为湄潭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茶园恢复,茶业兴旺,加上历届湄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优惠政策,着力打造茶叶品牌。全县的茶园面积从10万亩、20万亩、到现在的60万余亩。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湄江翠片的基础上,研制出名茶湄潭翠芽就是水道渠成的事了,在粗制黑茶的基础上,制作成了青砖茶、黑砖茶和茯砖茶的“湄潭手筑黑茶”。
不同于西湖龙井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湄潭翠芽茶如其名,用的是极致的独芽,经过杀青、理条、作型、提香程序,散发出类似兰花的香味时才能出锅。因为炒茶程序复杂繁琐。就算功力高深的炒茶人,一天也仅能炒制出几斤茶叶。湄潭翠芽被县茶业协会确认为湄潭扁形绿茶的统一品牌,湄潭茶业协会为其申请了贵州省茶叶地方标准,由协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管理。2011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48次,2015年8月还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6年品牌价值达16.38亿元。
当年的“湄红”也蜕变成了名震天下的“遵义红”。遵义红外形条索紧,汤色红艳亮,香气甜香高,滋味鲜爽醇,叶底嫩匀红,先后46次斩获“中茶杯”、“中绿杯”、国际名优茶评比等国家级金奖。
当年的粗黑茶变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湄潭手筑黑茶”, 是贵州省文化厅促进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一”工程的“特色文化产品”,并 逐步开发出来“湄江印象”的“银、金、龙、碧、丹”五朵“金花”茯茶。
这"一红一绿一黑"成为湄潭茶行业的品牌,贵州茶“三绿一红一黑”的代表,被一代一代的茶人传承。也因了这"一红一绿一黑",湄潭茶业成为春天的产业,绚烂的阳光催生了遵义毛峰、贵州银芽、龙泉剑茗、湄潭银峰、湄江印象……
如今的湄潭,拥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成为贵州第一大、全国第二大产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