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艺术 > 浏览文章

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

作者: 日期:2017年12月25日

  近日,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史诗”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于海南博鳌举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坚守和践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初心和使命,用文学的笔触弘扬中国精神,成为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作家、评论家的重要议题。

  “新时代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评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深刻地反映和展现新时代,是摆在每个文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从来都是反映时代全景和社会变迁的有力载体。而作家想用手中的笔去记录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观照时代的总体性视野,“要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的高度认识我们的生活,认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

  文学如何认识和书写时代生活?作家黄咏梅认为,文学作品要有时代精神的照耀,否则写作日常生活就会变成记流水账。“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中看见、认识并且呈现出难以言说的时代和历史意义,而不是对物欲、商业景观进行审美化。”黄咏梅说。

  作家张楚认为,“文学无论是观照现实还是重现历史,都天然与时代发生着或明显或隐蔽的联系,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文学都真切地表达着对时代直接或婉转的认知。”

  时代的故事植根于时代的土壤,优秀动人的好素材、好内容,来自于鲜活真实的广袤生活。作家王宏甲深有体会,“这两年,我跑了全国70多个县100多个村,”他在许多省份都看到乡村干部为贫困家庭建立的脱贫档案,详细记录了贫困户家庭人口、年收入以及扶贫方案等信息,“所有这些,都是我下基层之前根本想象不到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当代写作者面临着如何用文学作品呼应社会变革,刻画复杂的时代经验的问题。在此语境下,新时代呼唤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新时代下中国史诗的文学责任是什么?在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大先看来,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写作者想要创造出引领时代风气的史诗佳作,就应该认识到超越既有文学书写规范的艰难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关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的共同体意识。而青年评论家李松睿认为,创作史诗应该能够将个人的命运对接于民族的命运,把个人的困惑上升为公众的议题,使对个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探究转化为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然,史诗的精神内涵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是代表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质与文化立场。”作家熊育群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能作用于当代中国发展以及民族子孙后代未来灵魂的建构,能够让作者在明晰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流淌出更贴近心田、更充满灵性的文字,为中国文学向着高峰迈进注入活力和持续动力。(记者王子潇)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探索埃塞俄比亚-哈莫部
笑问客从何处来
奇特的长颈族
四脚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