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型能源 > 浏览文章

二氧化碳低温低压下七成可转化为合成气

作者: 日期:2017年12月25日

科技日报华盛顿12月17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有效地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用于制造燃料和化学品的合成气(氢和一氧化碳混合物)。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技术对于碳捕集封存技术推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从二氧化碳中回收碳的方法需要高温高压,因为在较低温度下,二氧化碳不会长时间溶于水。为解决这一问题,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工艺中使用了一种可转换极性的溶剂作为电解质介质。这种液体在暴露于化学试剂时可以转换极性,使二氧化碳更容易溶解,并通过电化学方法转化为合成气。实验表明,新工艺在25摄氏度和40磅/平方英寸(0.28兆帕)压力条件下效果最好,转化率超过70%。 碳捕集封存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手段,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但过高的成本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如果能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产品,这一情况或会得到改变。研究人员表示,新开发的工艺整合了碳捕集封存和二氧化碳利用两个领域的技术,首次证明可以直接从捕集的二氧化碳中生产出合成气,这对于推动碳捕集技术应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已就新技术在美申请了临时专利,相关论文则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最新出版的《绿色化学》杂志上。
总编辑圈点 碳捕集和封存,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可行方式之一。它意义重大,也成本高昂。据媒体报道,目前全球的碳捕集和封存示范项目达到300多个,但总体规模都偏小,70%的示范项目还处于中试或实验阶段。降低成本,实现它的大规模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关乎相关各个关键环节的整合和产业链的完善。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变暖和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围绕碳捕集和封存将形成规模可观的大产业。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引吭高歌
起龙舟
人在囧途
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