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艺术 > 浏览文章

中国电影进入创作调整期

作者: 日期:2017年08月17日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今年的中国电影,在经历过去几年超速发展后,进入一个直道相对平缓的调整和积累的时期。”

  “创作调整期”酝酿优质电影

  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电影产业暴露出的种种增长瓶颈与转型不畅,令人深思。不过《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指出:中国电影的重心正在从市场向创作转移,进入了“创作调整期”,由靠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靠互联网接入带来的渠道优势,靠资本带来的利益驱动,更多地回归到依靠电影的质量、依靠更多更好的优质电影供给的轨道上来。

  今年3月,《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为电影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培育人才梯队、拓展市场空间等保驾护航。

  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引领潮流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对2016年票房前90名国产影片的口碑评分排行中,占据前列的仍以现实题材电影为主,去年国产片票房第三名的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更是占据首位。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说:“发挥内容生产力要接地气,即电影要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像一些真实事件的改编,最近几年警匪等类型片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和当下生活密切的关联。”

  品质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容对电影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电影内在品质一方面可以从制作过程着手,不断提升制作水准。由于新的拍摄手法和制作过程,影院也因此更新了观影设备。加之VR/AR等概念、设备的兴起,中国电影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强调了媒介对电影的影响:“虽然与成熟的好莱坞工业体系还有距离,但中国电影整体的工业水准明显提升,叙事能力相对于工艺水平来说进步还不够快,90%的电影故事不符合常识。”

  因此,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意识到了,电影品质是核心竞争力。电影制片人何弦认为:“市场现在冷下来,说明资本也在困惑,到底什么项目能赚钱、能持续赚钱。今年票房没有那么火爆,因为前几年资本方盲目投资制作的电影逐渐上映了。这对行业是好事,说明业内和观众对电影技术、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了。”(牛梦笛 陈童)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千户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陇西
金色的秋天
南翔古镇-上海嘉定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