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遗产 > 浏览文章

守望北管艺术:袅袅余音 代代相传

作者: 日期:2017年02月19日

  新华社福州2月17日电(吴剑锋) 坐在榕树下,听南音北管“并蒂开花”,是侨乡福建泉州老一辈人最难忘的记忆。

  北管是一种丝竹民乐,源于晋唐时期的梨园音乐,光绪年间从江淮一带流入泉州泉港,其风格既保留江淮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温婉秀丽,因而备受当地人喜爱。

  “小时候,每个晚上,村里都会有几个老艺人吹吹拉拉,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泉港北管传承保护中心的负责人庄炳文回忆道。

  这项艺术也吸引了当时年仅9岁的庄炳文,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拜师国家级北管传承人庄能宗,学习北管。

  10岁登台演出,13岁参加第二届“武夷之春”音乐会获得第一名……庄炳文和北管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热到冷,北管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庄炳文说,上世纪90年代末,北管艺术后继无人,“就剩一些老人在唱,年轻人都不学了。”

  出于对传统民乐的热爱,2004年,当时还是惠安县高甲戏剧团团长的庄炳文选择回到泉港,召集了一些朋友,到社区举办免费的北管培训。

  “一开始就20来个人,大部分都是小学生,很多家长都不理解,认为这是出殡送葬才唱的。”庄炳文说。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选择迎难而上。据他回忆,当时的生活就是“没场所、没经费,每天到社区里做宣传”。尽管如此,过了3年,学生人数也只是上涨到40多人,迫于经济压力,他停掉了北管培训班。

  离开北管教育的庄炳文转而通过表演来传承这项艺术。2011年,庄炳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锦祥北管艺术团,团里40多人,大部分都是精通乐器的民间艺人或北管传承人。

  “主要活动就是走基层,和各地北管队老艺人切磋交流。”庄炳文笑道,“成立艺术团,大家觉得比较上档次了。”

  随着锦祥艺术团影响力扩大,泉港各地的北管乐团和乐社层见叠出,人们对这项艺术的态度也有了很大改观。

  2012年,当地政府设立了北管传承保护中心,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担任负责人的庄炳文开始“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北管公益培训。

  “这里是我们平时教孩子的地方,大约有200人,笛子两个班,弹拨三个班,打击乐一个班……”面对记者,庄炳文如数家珍,“明后天还要去两所小学上北管课程,目前还在泉州艺校带大专学生……”

  现在,北管教育几乎占据了庄炳文全部的生活,但在他看来,只要能够让这项古老民乐流传下去,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带这些孩子参加义演,他们的家长都非常支持,有的还会自己过来看,学生的年底汇报演出总体来说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下一步,他打算组建一个“北管少年艺术团”,让成绩突出的孩子有更多表演机会。

  随着学习北管的孩子增多,庄炳文也表达了他的隐忧:“现在一共7个班,老师只有10人,有时候遇到他们没空,只能我自己顶上,外出表演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又当搬运工,又当清洁工。”

  在他看来,虽然手下的艺校学生有的会回来帮忙教孩子,但大部分都“不够热爱,学了就走,没有一个稳定的团队”。

  “袅袅余音,代代相传。”庄炳文说,“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把北管这一古老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入神
等候上火车乘客
新疆沙车老街(组照一)
浙江现代农村婚礼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