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支教用“网络传情”
作者: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暑期支教团队、大学生短期支教爱心支教团队来了,又走了。每年来来去去,给当地带来了希望,因又无法改变现实,留有遗憾。
为弥补这一遗憾,线上支教队伍异军突起,成了支教活动中最耀眼的星,给师资缺乏的地区带来了新希望。
传统支教来去匆匆
中国支教及助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半年以下的短期支教占所有支教活动的一半。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暑期支教是否具备持续性、是否会增加当地负担、是否会打乱教学节奏、大学生支教的动机是否纯正及支教中的安全问题等都曾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
传统的支教模式中,一般以志愿者进行课堂讲解为主,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难以满足师资缺乏的地区长期的教育需求。支教团队虽满载爱心,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面对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参与暑期支教福建农林大学的大二学生吴豪威一直在困惑,山区教育问题,不是几天的支教就能解决的,来去匆匆的志愿者,究竟能为孩子们留下什么?
志愿者们并不否认短期支教有利有弊。毕业于福州大学的吴方熠说,参与者应该尽量消弭短期支教的不良影响。但更加行之有效的短期支教,光靠志愿者个人力量还不够,尚需构建完整而可持续的支教体系。
要解决这种尴尬,必须先转变思维。那么,该如何让支教队伍长期留下?毫无疑问,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是最佳工具。
为中国而教总干事荆攀女指出,支教最大的问题是缺老师,但互联网支教是一项新鲜事物,可以使传统的支教更加具有多样性,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通过互联网支教,志愿者老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有网络的环境下进行支教,逐步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线上支教风生水起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支教再也不局限于实地上课,通过网络课堂在线,也能身临其境的为孩子们传授知识,这给师资缺乏的地区带来新希望。
由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发起的爱心助力,科普之桥线上支教活动,在校研究生会办室,植科院学生袁鹏丽以在线支教形式为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上了一节题为植物界的奇闻妙谈课外科普课。
最胖的猴面包树、不长叶子的光棍树、石头上开出的生石花等各类奇妙的植物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老师,为什么石头会开花?为什么树能长那么胖?为什么树能活好几百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袁鹏丽同学线上为孩子们进行了解答。
在介绍千奇百怪的植物的同时,袁鹏丽还为孩子们介绍了各类植物识别知识和植物在人类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最后通过播放一个小视频,教导孩子们要保护植物,珍惜美丽的大自然。
互联网支教模式颠覆了传统支教方式,让支教变得更便捷。浙江师范大学通过在线上特级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由名师教授知识点;在线下教室里,另一名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操练。实现了线上支教对接师资匮乏的地区。
同学们,这个图形能够一笔画成吗?浙江师范大学支教志愿者陈熠舟提问之后,教室的投影屏幕上开始播放特级教师对一笔画奥数问题的讲解。学生甘珍霞课后坦露,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玩的数学课。
对此,有关教育学者指出,线上互联网教育,对与师资匮乏的地区来说,实属雪中送炭。与传统的实地支教不同,互联网+远程支教活动可以保证定期长期开展,互动性也更强,更有利于个性化指导。
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和更加丰富多样的未来,避免在信息时代出现教育孤岛,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正在向师资缺乏的地区靠拢。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线上支教的形式正在全国蔓延,浙师大试水互联网+支教、传递童年宁夏银川建云教室,进行在线支教、说客英语通过互联网走进甘肃平凉山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