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跑圈刮起公益风 超30人陪视障人士跑步
作者: 日期:2016年10月16日
■25071步,大约12.5公里!市民刘先生惊讶地发现,大川成了他微信朋友圈里的跑步冠军。刘先生的惊讶是有理由的,因为大川是一名视障人士。
■带领大川成为跑步冠军的是一个叫黑暗跑团的团体,以帮助盲人锻炼身体、走向户外为目标,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在成都组织和参与过七次跑步活动,带动超过30名视障人士参与。
训练
系着绳子 6人陪着两人跑步
听说大川成了刘先生微信朋友圈里的跑步冠军。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刘先生联系上了大川。大川告诉记者,晚上正好要和朋友一起到川大跑步。
昨晚七点半,记者在四川大学东区操场见到了大川和他的朋友剑哥。这是黑暗跑团的一次常规性训练,东湖公园的常驻跑团七七跑团已在那里等候。热身完成后,团员分成两组,分别是视障者、前方的清障者、身边的陪跑者和伴跑者。这样3人陪着一人跑步的配置,是保证视障人士安全所需要的标配,大川说。
跑步时,他们之间用一根30厘米长的陪跑绳联系着,摆臂、步伐都必须保持一致,两个人才不会摔倒。就这样,大川和剑哥完成了四十分钟的跑步,大约3公里。小七是陪跑志愿者。她说,大川和剑哥跑步,看不见跑道,只能靠手中的绳子来感知方向。
黑暗跑团名字的灵感来自于黑暗中对话,这个于1988年在德国成立的社会组织,2013年被锦江区残疾人联合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并在锦江区落成了我国第一座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体验馆的工作人员既有健视人士也有视障人士。大川是体验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登顶
挑战自己 他跑完了温江马拉松
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黑暗跑团已在成都组织和参与过七次跑步活动。成为刘先生朋友圈里的跑步冠军,那一次是个大动作――大川和另外10名视障人士一起参加了温江马拉松,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赛程,25071步,大约12.5公里,用时约60分钟。
成立跑团的契机是在去年10月,大川被邀请参加都江堰双遗马拉松5公里赛程。出去跑步?过去的12年间,大川还从来没有尝试过。他说,科技的进步让视障人士已可以通过语音软件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与这个社会接轨,但健身还没跟上,其实我们也有对健康的追求,但出门锻炼实在太困难了。
安不安全?跑不跑得下来?大川决定挑战一次。为此,他求助阿夫。90后阿夫是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常客,和工作人员成了朋友,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跑步达人。此后,在阿夫的陪同下,大川开始了跑步锻炼。后来,在阿夫和志愿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大川完成了5公里的马拉松赛程。
场地
四处考察 几乎找遍了成都的公园
也正是那次成功,让阿夫等人看到了让视障人士出门锻炼的可能性,他们想鼓励更多的视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锻炼、融入社会。
成立跑团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熟悉成都跑步圈的阿夫成了连接视障人士和健视跑团之间的纽带,黑暗中对话工作人员刘静和同事建立了微信公众号,负责线上招募视障人士和志愿者。黑暗跑团就这样建立起来。
不过,组织一次锻炼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繁琐、困难。为了寻找合适的场地,阿夫几乎考察完了成都的公园,除了地势,跑步环境,还要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最终,靠近二环的东湖公园成了黑暗跑团的常规锻炼场地。
与志愿者的协调比想象中困难。刘静告诉记者,时间是一个原因,近90%视障人士的工作都是盲人按摩,休息时间不固定。而志愿者又大多是上班族,所以协调时间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理念上的差异,我们希望志愿者能本着平等的观念来陪跑,而不是带跑。
改变
通过跑步 他们重新收获了自信
对于大川和其他视障人士来说,黑暗跑团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运动带来的乐趣是一种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改变。跑步大半年来,大川瘦了十斤,感冒也没再找上门。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训练的完成和突破,都让他觉得更加自信。曾经宅在家里写网络小说的阿炅、42岁还需要父母陪伴的小花,都已通过锻炼重新收获了自信。现在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主动报名参加。
大川的人生原本平凡而普通。读完大学,进入成都一家不错的国企从事销售工作,不久结了婚。但在12年前的一天,头天晚上翻过的报纸,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再也看不清任何一个字。跑了好多家医院,医生都给出了一致的诊断结果――视网膜色素变性。世界性难题,这种眼病目前没办法治愈,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失明。
现在,大川只能模糊地看一米内的事物。视力的突然衰退像一只大手,把他平静如水的生活搅得浑浊不堪。离婚,病退,接连而至的变故,他觉得自己从此将和社会脱节。
据了解,成都有近9万视障人士。大川说,在遭遇变故后,一些人变得敏感、不自信,甚至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出门,不与社会接触。还有一些挫折是来自人们对视障群体的不理解。大川希望,黑暗跑团能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重塑信心,同样也希望健视人士通过陪跑与他们交流,建立起互助平等的关系。
■带领大川成为跑步冠军的是一个叫黑暗跑团的团体,以帮助盲人锻炼身体、走向户外为目标,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已在成都组织和参与过七次跑步活动,带动超过30名视障人士参与。
训练
系着绳子 6人陪着两人跑步
听说大川成了刘先生微信朋友圈里的跑步冠军。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刘先生联系上了大川。大川告诉记者,晚上正好要和朋友一起到川大跑步。
昨晚七点半,记者在四川大学东区操场见到了大川和他的朋友剑哥。这是黑暗跑团的一次常规性训练,东湖公园的常驻跑团七七跑团已在那里等候。热身完成后,团员分成两组,分别是视障者、前方的清障者、身边的陪跑者和伴跑者。这样3人陪着一人跑步的配置,是保证视障人士安全所需要的标配,大川说。
跑步时,他们之间用一根30厘米长的陪跑绳联系着,摆臂、步伐都必须保持一致,两个人才不会摔倒。就这样,大川和剑哥完成了四十分钟的跑步,大约3公里。小七是陪跑志愿者。她说,大川和剑哥跑步,看不见跑道,只能靠手中的绳子来感知方向。
黑暗跑团名字的灵感来自于黑暗中对话,这个于1988年在德国成立的社会组织,2013年被锦江区残疾人联合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并在锦江区落成了我国第一座黑暗中对话体验馆。体验馆的工作人员既有健视人士也有视障人士。大川是体验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登顶
挑战自己 他跑完了温江马拉松
自今年4月成立以来,黑暗跑团已在成都组织和参与过七次跑步活动。成为刘先生朋友圈里的跑步冠军,那一次是个大动作――大川和另外10名视障人士一起参加了温江马拉松,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赛程,25071步,大约12.5公里,用时约60分钟。
成立跑团的契机是在去年10月,大川被邀请参加都江堰双遗马拉松5公里赛程。出去跑步?过去的12年间,大川还从来没有尝试过。他说,科技的进步让视障人士已可以通过语音软件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与这个社会接轨,但健身还没跟上,其实我们也有对健康的追求,但出门锻炼实在太困难了。
安不安全?跑不跑得下来?大川决定挑战一次。为此,他求助阿夫。90后阿夫是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常客,和工作人员成了朋友,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跑步达人。此后,在阿夫的陪同下,大川开始了跑步锻炼。后来,在阿夫和志愿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大川完成了5公里的马拉松赛程。
场地
四处考察 几乎找遍了成都的公园
也正是那次成功,让阿夫等人看到了让视障人士出门锻炼的可能性,他们想鼓励更多的视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锻炼、融入社会。
成立跑团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熟悉成都跑步圈的阿夫成了连接视障人士和健视跑团之间的纽带,黑暗中对话工作人员刘静和同事建立了微信公众号,负责线上招募视障人士和志愿者。黑暗跑团就这样建立起来。
不过,组织一次锻炼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繁琐、困难。为了寻找合适的场地,阿夫几乎考察完了成都的公园,除了地势,跑步环境,还要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最终,靠近二环的东湖公园成了黑暗跑团的常规锻炼场地。
与志愿者的协调比想象中困难。刘静告诉记者,时间是一个原因,近90%视障人士的工作都是盲人按摩,休息时间不固定。而志愿者又大多是上班族,所以协调时间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理念上的差异,我们希望志愿者能本着平等的观念来陪跑,而不是带跑。
改变
通过跑步 他们重新收获了自信
对于大川和其他视障人士来说,黑暗跑团为他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运动带来的乐趣是一种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改变。跑步大半年来,大川瘦了十斤,感冒也没再找上门。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训练的完成和突破,都让他觉得更加自信。曾经宅在家里写网络小说的阿炅、42岁还需要父母陪伴的小花,都已通过锻炼重新收获了自信。现在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主动报名参加。
大川的人生原本平凡而普通。读完大学,进入成都一家不错的国企从事销售工作,不久结了婚。但在12年前的一天,头天晚上翻过的报纸,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再也看不清任何一个字。跑了好多家医院,医生都给出了一致的诊断结果――视网膜色素变性。世界性难题,这种眼病目前没办法治愈,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失明。
现在,大川只能模糊地看一米内的事物。视力的突然衰退像一只大手,把他平静如水的生活搅得浑浊不堪。离婚,病退,接连而至的变故,他觉得自己从此将和社会脱节。
据了解,成都有近9万视障人士。大川说,在遭遇变故后,一些人变得敏感、不自信,甚至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出门,不与社会接触。还有一些挫折是来自人们对视障群体的不理解。大川希望,黑暗跑团能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重塑信心,同样也希望健视人士通过陪跑与他们交流,建立起互助平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