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博物馆老物件变成聚宝盆
作者: 日期:2015年03月22日
盘盘秤、钩钩秤、手提秤、纺线车、土布衣、碾米房……这些看似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物品,是否会勾起你儿时的回忆,或者你根本就没有听过,更别说见过。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因办起了“陕北民俗博物馆”而且收集起2万多件农耕时期的各种“古董”,引得游人络绎不绝。昔日被人们弃之不用的各种民俗用品、陈年物件,在陕北榆林佳县坑镇赤牛坬村的陕北民俗博物馆,却变成了聚宝盆,成为人们了解陕北的民俗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近日,本社记者远离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来到来到赤牛坬村,在寂静的大山深处探访了那些即将逝去的文明。68岁的高玉良老汉是赤牛坬村委员会委员。他带着我们一个展区接着一个展区参观,2万多件各种农耕时期的农具,民居,生活用具五谷等展品摆放得琳琅满目。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度量衡室的“10两”制、“16两”制盘盘秤、钩钩秤、手提秤、抬秤一应俱全。码放整齐用来量粮食的“新、旧”制木质斗、升、合则让人不由得想起旧时打谷场上全村人分谷子、豆子的情形……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因办起了“陕北民俗博物馆”,引来潮水般游人,令人羡慕、令人赞叹。山西晋中平遥通联站:特约记者孙燕摄影报道
近日,本社记者远离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来到来到赤牛坬村,在寂静的大山深处探访了那些即将逝去的文明。68岁的高玉良老汉是赤牛坬村委员会委员。他带着我们一个展区接着一个展区参观,2万多件各种农耕时期的农具,民居,生活用具五谷等展品摆放得琳琅满目。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度量衡室的“10两”制、“16两”制盘盘秤、钩钩秤、手提秤、抬秤一应俱全。码放整齐用来量粮食的“新、旧”制木质斗、升、合则让人不由得想起旧时打谷场上全村人分谷子、豆子的情形……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因办起了“陕北民俗博物馆”,引来潮水般游人,令人羡慕、令人赞叹。山西晋中平遥通联站:特约记者孙燕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