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原平庙会
作者: 日期:2017年09月12日
人气: 票数: 投它一票
相传,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老天大旱。六月初,烈日炎炎,田地板结,禾苗干枯。七月中旬,大雨滂沱,滹沱河洪水泛滥,城墙下积水成灾。百姓仓皇不安,遂许下大愿,要修复龙王庙。翌年,七月二十二,龙王庙复修完工。于是,将完工之日,定为龙王庙会。 一场民间因灾兴起的庙会,在这农闲之时轰轰烈烈地拉开大幕。祭神、唱戏、集市、跌跤……庙会的核心内容理所当然是祭拜神灵,而祭拜神灵的重要项目是唱大戏。 那戏台就正对着神棚,戏台与神棚同生共荣,戏为神唱,人沾神光,相得益彰。庙院香火旺盛,青烟袅袅;戏场锣鼓喧天,唱腔依依。这种融汇在乡村里的热闹,在七月的天空下像花儿一样灿烂开放,伴着季夏凉爽的风,浸着有点醉意的雨,飘飘洒洒在庄户人的心中。 庙会把老百姓吸引出家门,街巷成为集市,举凡吃、穿、用、住、行所涉各色商品,摆的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买与不买是顾客的事,摆与不摆是摊贩的事。于是,人流来来去去,身影熙熙攘攘,正日子这天更是摩肩接踵,挤挤杂杂,从脚下升腾起飞扬的尘土,混合着人潮呼吸、出汗的味道,街市上的嘈嘈闹闹,一整天不绝于耳。 入夜,戏场院灯火通明,人们挤坐在戏台前看戏台上咿咿呀呀、呜呜哇哇地唱大戏,老头子看得入迷,禁不住击掌叫好;老妇人听得入戏,流下了两滴浑浊的泪。那时人们是真的喜欢大戏,对白和唱词竟然能整段整段熟练地记下来,甚至可以和着节拍,有板有眼地大段学唱。他们不知道甚叫“票友”,但绝对顶得上现在的票友。 大戏一散,跌跤开始。就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好一场角力和竞技,再掀庙会高潮。跌跤是一个老少咸宜的竞技比赛,最劲爆时,周围一圈人挤杂的密密实实,可谓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是雷打不动的阵势。只是到了后半夜,有些老年人、小孩子,禁不住风寒的侵袭,早点回了家。而坚守着的这些人,都是可以熬通宵、顶到明的主儿,一定会把挠羊赛进行到底,一大清早还要为亲朋好友播报哪里的谁谁挠了羊。 长达10多天的古会,终于在浑浑噩噩中偃旗息鼓了,街上恢复了会前的人流量。但是,那10多天产生的垃圾真真是堆山积塄,环卫队需要连续清理好多天,那股难闻的气味也需要好长的时日才能消散。